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高铁环线助腾飞,齐鲁大地添动能

2025-02-21 来源:永州新闻网

2024年10月21日,G9227次复兴号列车从莱州站出发驶向烟台,标志着潍烟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其如同一条银色丝带,实现了胶东半岛高铁的闭环,加速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至此,山东已有13条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047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高铁成环成网,不仅串起了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等城市,更将胶东半岛与鲁中、鲁西地区紧密连接。这是交通版图的重构,更是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高铁环线的建成,标志着山东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入新阶段,为齐鲁大地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高铁环线的建成,打破了山东原有的地理阻隔。过去,胶东半岛与鲁中、鲁西地区受制于交通条件,经济联系相对薄弱。如今,高铁将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鲁南经济圈串联成网,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时空距离的缩短,不仅带来了人员流动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济南至青岛为例,高铁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使得两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青岛的海洋经济优势与济南的科技创新资源得以深度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区域协同效应,正在重塑山东的经济地理版图。

高铁环线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支撑。沿线城市依托高铁带来的要素流动便利,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济南依托高铁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区域总部入驻。青岛则借助高铁网络,加速海洋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沿线城市依托高铁站点,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以潍坊为例,高铁开通后,其装备制造业与青岛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关系。

创新要素在高铁网络的带动下加速流动。以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创新资源,通过高铁网络实现了更高效的配置,科研人员跨区域合作更加便利,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加深入。以济南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青岛为龙头的海洋经济产业,以烟台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高铁环线成为连接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纽带。

高铁环线的建成,标志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齐鲁大地上,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何新凤)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游购乡村” 迎春启幕,广发卡超100款帮扶产品提振助农消费
下一篇:铁路跑出“加速度”,为春耕注入强劲动力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