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作为总体单位研制的国产GL6型主动防护系统亮相央视《砺剑》栏目,获得广泛关注。该栏目首次揭开主动防护系统面纱,细数坦克车辆防护功能演变,对以重拳出击的主动拦截防护系统和以柔克刚的干扰型主动防护系统进行了深入解读,展示了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在主动防御领域的实力和贡献。
主动防护系统的研制,就是矛与盾、攻击与防护不断博弈、迭代的过程。然而,在火炸药绽放的绚丽瞬间背后,又有谁知道,要想在这个极少有技术与试验方法可供借鉴的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需要团队多少日夜的攻坚克难与技术积淀,多少春秋的栉风沐雨与野外试验?
除了技术问题的验证和解决,试验安全更是研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发射弹药是危险的火工品试验,那么发射一枚弹药去拦截高速飞来的另一枚弹药,则更是加倍危险。
忘我奉献
主动防护试验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太多。从主管领导到项目负责人,再到设计人员、试验人员,安全这根弦始终都是绷得最紧的。
从对系统拦截弹药的多轮安全设计,到对目标弹药的多次调研,在充分了解弹药特性的基础上,团队形成了试验安全方案、试验应急预案;参试人员按角色分配安全口令、安全操作,一遍遍排演、优化,力求清晰、明确,并最终成为大家熟记在心的下意识举动。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近十年的主动防护试验做到了零事故。
弹药发射和拦截过程非常危险,需要很大的清场范围,项目组每次都必须在掩体里远程操作。主动防护试验很特殊,是两个方向相向发射,不同于传统的打靶试验只向一个方向发射弹药,因此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试验方法,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包括拦截弹药在内的全系统都必须边试验边改进。
为确保安全,在做某反坦克导弹拦截试验时,项目组要撤离到1公里以外的水泥掩体内,项目负责人会让其他成员先撤,自己独自完成最后的系统上电步骤。
团结协作
主动防护团队进行实弹试验千余次,每一次试验都要严格按照安全口令执行,过程非常复杂,从系统准备、装弹到人员隐蔽,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
为了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拿到更多的试验数据,团队成员像一个个精密的机器人,完美配合、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个流程。最多的一天,团队完成了16次实弹拦截试验。
团队成员担心自己的安全么?
当然。毕竟在和平年代,有多少人听到过导弹发射和起爆的声音?不过,得益于试验严格的安全措施,所有人都是在绝对安全的保护之下工作。
在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前,团队成员团结一心,合作无间,迸发出了不可想象的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几乎全部的指标摸底,大大丰富了系统实弹试验数据。
守土有责
试验每多进行一次,获取的数据都将反馈到系统设计上,明确系统的优化方向,让系统更加成熟完善,更好地守护未来战场上的战士和装备。团队在热区试验时,曾遇到同在基地野训的某野战部队,部队首长特意来观看拦截试验项目。了解试验情况后他非常高兴,说:“没想到我们国家的主动防护技术都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了!”
言语间满是自豪。
主动防护团队在危险中,行安全之“道”,开拓进取;守安全之“责”,打造出最可靠有效的系统,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主动防护系统将化身装备的“金钟罩、铁布衫”,增强我军生存力和战斗力。
目标来袭弹药,守护铁甲铮铮!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2025年浦东新区重大民生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