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在网络空间大肆散布 “代理维权”“代理退保” 等违法违规信息。这些不法分子严重干扰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转秩序,致使保险行业生态遭到破坏,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在经济及个人信息安全等多方面陷入危机。
一、案情简介
N女士在 2021年投保了一份重疾险,按期缴纳保费4年。2025年N女士家庭经济状况出现变化,她觉得保费支出给自己带来了一定压力,便萌生了退保想法。她在视频时,看到“拿回保费的正确方法,已帮助**人成功拿回” 的视频,于是联系了对方。自称为 “律师”的不法分子,要求N女士先提供身份证、保单等全部资料,帮她编造保险公司销售误导的理由,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以此实现全额退保。在不法分子的操控下,N女士的投诉信被寄往监管部门,给保险公司正常运营带来干扰。保险公司经调查核实,其销售过程合规合法,并不存在误导行为,因此无法满足N女士全额退保的诉求。在与N女士多次沟通中,保险公司察觉她陷入了 “代理退保” 陷阱,立即提醒N女士其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建议她停止与不法分子合作,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风险提示
1、抵制虚假承诺诱惑:保险消费者切不可轻信 “代理维权、代理退保” 这类天花乱坠的虚假承诺。“全额退保” 并非如不法分子所言那般轻而易举,正常退保往往会按照合同约定扣除一定费用。那些承诺能轻松实现全额退保的机构或个人,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2、坚守合法维权路径:当消费者在保险购买过程中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时,务必通过正规合法渠道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可以向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或投诉部门反映问题,保险公司通常会积极处理。若未能达成一致,可向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申请调解,行业协会有专业的调解团队,能公正地协调双方矛盾。如果保险合同中有约定仲裁条款,消费者还可申请仲裁,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也是可行的最终手段。
3、认清 “代理退保” 违法本质:“代理退保” 行为严重违法。不法分子常常采用伪造证据、编造不实理由等恶劣手段,试图逼迫保险公司同意退保。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不仅可能要支付高额手续费,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极有可能被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如电信诈骗、恶意借贷等。同时,大量恶意退保行为会破坏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其他消费者的保险服务质量和产品价格。保险消费者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人保寿险辽宁省分公司启动2025“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