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意见》提出交通运输跨域协同发展战略,建议将空铁融合纳入 "十五五" 规划,构建 "轨道 + 航空" 复合型交通走廊,以虹桥枢纽为标杆推进 "多站合一",实现 30 分钟立体化换乘。此举既能提升枢纽通达性,又能强化应急物资调配能力,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枢纽注入核心动能。
“跨区域”统筹布局,两点衔接、便捷换乘,寻“国际交通枢纽建设“之梦。近年来,高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时喜闻乐见的新选择,许多机场也因高铁的出现而撤出短途市场。但高铁站和枢纽机场之间的远距离,又为旅客的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加强高铁站和机场间交通的衔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跨区域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布局的合理性,让乘客在空铁换乘时更加方便快捷,有效防止客源外流,打造国际交通枢纽。
“跨方式”一体衔接,多式联运、多站合一,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之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客货运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多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输应被提上日程。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利用机场、高铁站、汽车站、轨道交通等“多站合一”的运输模式,大大节省了乘客来回换乘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了各类交通方式的一站式衔接。相关部门应深入汲取上海虹桥交通建设经验,打造综合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枢纽运输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跨领域”协同发展,多网融合、灵活调配,圆“高效交通网络建设”之梦。交通枢纽建设绝不是在唱“独角戏”,而是应通过枢纽建设,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跃升,以及满足人民日常的出行需求。空铁“两网融合”被建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这是跨领域综合考虑后的结果,其间的道理自然也是不言而喻。通过不同领域的灵活协同、通力合作,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人口、产业,多网运输都能成功实现其客流的“集疏运”,真正做到了“跨领域”协调发展,为国家应急管理时对人员、物资的调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机场高铁轨交“多站合一”,加强枢纽城市和国际枢纽建设,完善综合型的交通运输网络,多站合一,多网融合是关键所在。三个“梦想”伴随着三个“跨越”,同时也推动着两个交通“网络”的慢慢靠近、渐渐融合。(申宇洲 李福明)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农发行贵州分行黄平县支行开展“3·15”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