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川入选第二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以及兰西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构建,一个以兰州、银川、西宁为支点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在西北大地日渐成型。这不仅标志着黄河中上游城市群发展迈入新阶段,更预示着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深度重构。
政策赋能激活枢纽建设新动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战略的实施,为黄河上游枢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银川与西安联合申报的47个项目,依托公铁联运、陆空协同的复合型枢纽建设,将形成辐射西部、通达亚欧美的物流大通道。这种跨省域协作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垒对要素流动的制约,使银川国际公铁物流园与西安陆港形成"双核驱动",实现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有机衔接。通过智能化仓储、多式联运数据平台等新型基建,区域物流成本预计降低15%以上,为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提供了供应链保障。
城市群协同重塑西北经济地理。依托黄河上游城市群"一心三圈"的空间布局,交通枢纽正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黏合剂。兰州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中川机场三期扩建与兰州新区综保区联动,打造辐射青藏高原的航空货运集散中心;银川则发挥中卫云计算基地优势,推动数字物流与智慧口岸深度融合;西宁借助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强化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服务能力。三地协同构建的"陆海陆空引领、跨国跨区协同"体系,使兰州-西宁-银川轴线成为西北对外开放的战略走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区域国际货运量同比增长42%,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显示出枢纽经济对开放型经济的强劲拉动。
向西开放战略支点加速成型。随着中吉乌铁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黄河上游枢纽群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兰州陆港常态化开行的中欧班列已覆盖26个国家,银川综保区打造的肉类、种苗指定口岸,使宁夏成为中亚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门户。值得关注的是,区域正探索"枢纽+飞地经济"新模式,如白银市依托中兰客专建设新材料产业承接区,吸引东部19家高新企业落户。这种以交通链牵引产业链的模式,使西北地区在双循环格局中的节点作用日益突出。
黄河上游立体交通枢纽的加速成型,既是国家战略的落地实践,也是区域发展范式的创新突破。通过枢纽经济与城市群经济的深度融合,这片曾经的发展洼地正蜕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未来随着银兰高铁全线贯通、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扩容,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西北经济增长极将在黄河"几字弯"强势崛起,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何新凤)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武跃飞:以变革、普惠、合作精神走稳走好汾酒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