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列满载矿建物资的货车从汝州市临汝镇站出发,驶向商丘,标志着河南首笔公铁联运“一单制”订单落地。(3月24日人民网)
这列穿越历史烟云的钢铁巨龙,以“一单制”的现代物流密码,叩击着新时代的经济版图。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商队到“一单制”联运列车,中原大地再次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场,演绎着跨越千年的供应链革命。
传统多式联运的“单据丛林”犹如无形的关税壁垒,每更换运输方式就要重新制单、报关、验货。郑州某物流企业曾测算,货物在铁路与公路衔接环节的平均滞留时间达48小时,单证处理成本占全程物流费用的12%。“一单制”改革将11种运输单证整合为具有物权凭证功能的电子运单,使河南发往长三角的货物周转效率提升40%,货损率下降至0.3%。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对运输服务法律属性的重构,让物流要素在制度破冰中实现自由流动。
郑州国际陆港的智慧场站里,北斗定位系统正在实时追踪3000个集装箱的全球轨迹。公铁联运的深度融合,使河南形成半径500公里的“当日达”物流圈,吸引富士康、上汽集团等153家制造企业沿铁路干线布局。统计显示,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为河南带来27亿元的产业增值。这种"以流定产"的空间重构,正在打破传统的“产地-港口”线性模式,催生内陆型枢纽经济新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一单制”列车驶入中欧班列体系,郑州始发的跨境班列已能实现一单到底、全球通兑。这种制度型开放,恰与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形成共振。2022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3.8%,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印证了物流规则创新对贸易形态的重塑力量。从物理层面的互联互通到制度层面的规则衔接,“一单制”正在编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无缝接口。
“一单制”看似微小的制度创新,实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流通领域的生动注脚。当更多这样的改革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必将愈发畅通。(蓝超)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钢铁丝路再添新翼,义乌“链”动欧亚书写开放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