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越跨境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截至3月26日,已有超过1万人次外籍游客从河口北站乘动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中越口岸乘动车跨境游外籍旅客突破1万人次,同比增长180.21%。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统计数据,更是区域互联互通深入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条连接中国与越南的铁轨上,飞驰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动车组,更是两国人民对交流的渴望、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共同发展的追求。
中越跨境动车的火爆体现了两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对话正在当代焕发新生。中国与越南地理相邻、文化相通,历史上形成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紧密联系。从秦汉时期的交趾郡,到明清时期的朝贡体系,再到近代共同抗击殖民主义的斗争,两国文明交流从未间断。今天,乘坐动车的越南游客可能前往广西欣赏与家乡相似又不同的山水风光,中国游客则可能前往河内感受法式建筑与东南亚风情的独特融合,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更为真实、深刻。
中越跨境动车的成功运营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发展成果。自2017年首趟中越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这条线路不断完善服务、提升效率,逐渐成为区域交通网络的关键一环。数据显示,除了旅游客流外,跨境动车还承载了大量商务人士、留学生和技术人员,为两国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特别是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这种物理空间的联通极大降低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易成本,为中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中越跨境旅游的热潮也反映了全球南方国家间新型合作模式的活力。与传统的"南北合作"不同,中国与越南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一条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新路。这条跨境铁路不仅带来了旅游业收入,更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云南、广西等中国边境省份的酒店、餐饮、零售业因此受益;越南北部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中国游客需求推动下不断完善。这种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创造了"1+1>2"的协同效应,中越跨境动车创造了一个微型区域经济圈,带动了产业链的自然整合,这是南南合作的生动实践。
当中越跨境动车穿梭在北纬23°的崇山峻岭间,它不仅是钢铁动脉的物质流动,更是文明对话的精神纽带。这个突破1万人次的里程碑,既见证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也预示着区域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回望这条铁轨上的来来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旅客数量的增长,更是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越两国共同努力的成果,铁轨延伸之处,便是文明对话之地,当更多这样的"钢铁纽带"连接起不同国家和地区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轮廓也将愈发清晰。(巫平石)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旅途铺就诗行,专列载动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