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南华:以工代赈项目赋能乡村建设

2025-04-23 来源:永州新闻网

  走进南华县龙川镇罗家屯社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振奋:泥结路面开始铺筑,道路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村民们分工协作、干劲十足。这正是南华县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的一个缩影。为深入践行“工程为民、民做工程”的群众路线理念,南华县积极探索村民自建模式,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将中央预算资金化作村庄发展的强劲动能。

  据了解,南华县龙川镇罗家屯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采用“乡镇统筹、村民主建”的方式组织实施,涵盖村内道路硬化6578米、田间道路2756米、坝塘除险加固2座、简易停车场6座等内容。目前,已完成坝塘加固1座、停车场3座、道路硬化6107米,项目施工正稳步推进中。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项目不再通过招投标外包建设,而是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项目建设理事会,自主组织施工,真正实现了“资金用在项目上、工钱发在村民手上”。

  “项目一开工,我就在这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正在铺筑路面的罗家屯二组村民罗正进笑着说。据统计,该项目预计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170人参与建设,产生21594个工日,计划发放劳务报酬271.36万元,人均增收可达1.6万元。目前,已经发放212万元的务工工资。

  与此同时,项目结合文旅发展战略,计划设立4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日常设施维护和环境保洁,为村民提供稳定就业渠道,探索务工就业和公益服务有机融合新路径。目前,月工资为800元每月,待项目投入营运后将长期务工,财政加运营公司补助共计能达到1200元每月。

  罗家屯文化艺术村建设正火热推进,依托雕塑产业基础,着力打造“艺术+民宿+研学+观光”融合新业态。项目实施以来,当地已建成野生菌艺术餐厅、特色民宿、教学实践基地等,并整合多方资金3000余万元,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营”的多元投入机制。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更为文化艺术村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龙川镇镇长狄发强介绍:“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交通条件,优化了人居环境,为文旅项目落地和游客接待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该项目进度已经达到85%,已经与楚雄师范学院、楚雄技师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签订定点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群众愿意参与闲置用房民宿改造共计15户,目前正在招引运营企业,意向性洽谈企业3家。”龙川镇负责该项目的专班工作人员余范介绍。项目立足群众需求,前期通过村民大会、入户走访、资源摸排等方式,摸清村情民意,精准设置务工岗位,实现“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特别是对脱贫人口、易地搬迁户、监测对象等群体优先安排就业,让发展红利真正落到了群众手中。项目建成后将惠及8个村民小组418户1836人,道路通畅、环境改善不仅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也为后续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福布斯中国对话先理知学:博士留学申请经验分享与趋势研判
下一篇:南华龙川镇:一田多收 粮烟协同促增收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