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沙浏阳广袤的烟田间,随着烟株进入拔节生长期,烟田大田管理的关键环节——揭地膜也同步拉开序幕,烟农们正忙着把烟田里回收的地膜包装入袋,收集整理后送往指定回收点。
地膜如同烟苗的“保护伞”,提前铺设确保了土壤湿度,为烟苗的集中移栽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烟叶的生长和根茎的壮大,需要逐步揭膜通风,让烟苗适应外界环境。但是传统的聚乙烯地膜难以自然降解,长期残留会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下降,影响烟株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残留地膜进入水体,还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通过场景化教学打通认知壁垒,让环保理念深度渗透生产全流程
为切实降低面源污染保护烟区生态环境,提高烟田土壤理化性状,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近年来不断推进“烟草扶持、烟农参与、合作社运作、企业转化”的地膜回收管理体系。在浏阳市沙市镇中洲村千亩烟稻示范片,烟农们自觉将揭下来的地膜成捆装袋,统一运往合作社指定回收点。“现在烟叶技术员下田指导我们科学揭膜,送到合作社还有补贴,大家都愿意配合回收。”中洲村烟农邓移吉说。
(图为地膜回收现场)
构建“烟农-合作社-加工厂”垂直链路,实现残膜到塑料颗粒的完美闭环
为提高使用效能和回收便利,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宣传+回收+补贴”机制全面推行加厚地膜使用,在全市20个产烟乡镇合理设置固定集中回收点,强化地膜源头管控,推动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降解难的问题,有效提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烟叶技术员通过“线上+线下”“云间+田间”的培训形式,向烟农宣传地膜回收的意义,鼓励使用加厚地膜,及时开展地膜残留治理。当前已形成“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循环体系,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统一回收残膜并支付补贴;与塑料制品公司合作,以残膜加工为塑料颗粒,实现“田间-回收点-加工厂”的闭环管理。
(图为地膜回收培训现场)
烟农直呼“真香”的补贴机制:每公斤残膜2元补贴,让“田间垃圾”变身创收资产
“地膜回收有2元一公斤的补贴,随意丢弃地膜,不仅污染环境,还相当于把自己的收益也丢了。”浏阳市金技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海兵介绍,他平均每年能回收13万多公斤的地膜,“设想一下,这些地膜如果全部丢弃到地里,会造成多大的污染。现在地膜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可转化为再生塑料颗粒,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原生塑料的依赖。”
(图为回收地膜经加工处理后生产的塑料颗粒)
近年来,浏阳烟草全面筑牢夯实生态、绿色屏障,累计新建、改造生物质烤房3487座,生物质燃料烘烤占比85%以上,100%实施绿色防控,100%进行地膜回收利用,面源污染得到根本性改变。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地膜回收体系建设,以“产学研”模式研发可降解地膜材料,减少回收压力,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助力烟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曹邵彬)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京东数智生态亮相2025京东服务商生态伙伴大会,协同伙伴共拓商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