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1 日,一列满载货物的回程中欧班列从满洲里铁路口岸国际集装箱场驶向西安国际港站,标志着今年前五个月经中欧班列 “东通道” 通行班列突破 2000 列,其在国际物流与经贸合作中的枢纽价值愈发清晰。
通道筑基,串起跨国物流黄金动脉。中欧班列 “东通道” 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组成,27条通行线路如经纬线般交织,北连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西接欧洲铁路网,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物流主轴。数据显示,其通行量占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 26.3%,回程班列更是以 31.9% 的占比凸显 “双向流动” 特征。从长沙的工程机械配件到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从郑州的纺织制品到荷兰的花卉种球,60 余个国内城市与14 个欧洲国家通过铁轨紧密相连,让 “钢铁驼队” 真正成为全天候、大运量的跨境物流脊梁。
链动内外,激活双循环发展新动能。对内,“东通道” 像一条经济纽带,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长三角的电子元器件、中西部的农产品等资源串联整合,推动哈尔滨对俄产业园、西安国际港务区等枢纽节点形成产业集群,使原本分散的区域经济在班列带动下实现 “串珠成链” 的协同效应。对外,它构建起 “中国供应 — 欧洲需求” 的直连通道,疫情期间逆势保障汽车芯片、医疗设备等关键物资运输,常态化运营中更让德国啤酒、波兰苹果等消费品通过冷链专列直达中国餐桌,在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展现 “中国担当”。
提质向新,擘画丝路合作升级蓝图。今年实施的滨绥铁路扩能、佳木斯至同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如同为通道装上 “加速引擎”,预计可使口岸通行能力提升 30% 以上。而 “数字口岸” 系统的推广,则让海关查验时间压缩至 4 小时以内,实现 “班列未到、数据先行” 的智慧化通关。面对不同国家轨距差异、监管标准等挑战,中俄海关 “关铁通” 项目已实现电子数据实时交互,为构建统一的欧亚铁路物流规则提供实践样本。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 2000 列的阶段性成果成为新起点,更让 “东通道” 成为展示 “一带一路” 倡议韧性的重要窗口。
从满洲里的风雪口岸到鹿特丹的繁忙码头,中欧班列 “东通道” 以铁轨为笔、以货箱为墨,正以更强劲的脉搏,在欧亚大陆上书写着互联互通的时代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输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林 莉)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慢游专列:让“在路上”成为文旅消费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