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中欧班列突破11万列,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

2025-06-10 来源:永州新闻网

  2025年6月10日8时32分,随着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开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铁路)

  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铁路对外开放的缩影。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始发,开启了中欧铁路联运的新纪元。彼时,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一尝试会在短短十余年间成长为亚欧大陆上最繁忙的国际物流通道之一。从最初的年开行17列,到如今累计突破11万列,这一数据不仅见证了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更彰显了其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欧班列线路不断拓展,目前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基本覆盖了亚欧全境。这种广泛的覆盖,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选择。

  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的运营创新与服务升级。与传统的国际铁路联运相比,如今的中欧班列已从单一的运输服务向全方位供应链解决方案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班列本身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加多元、精准的物流选择,成为国际物流市场的“新标杆”。

  中欧班列的发展,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桥梁,为亚欧内陆地区开辟了开放新通道,推动沿线国家更好地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等商品,能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等特色产品也走进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欧班列还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文化交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友谊之路、合作之路。

  中欧班列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拓展线路网络,为促进亚欧经贸往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这趟“钢铁驼队”将从11万列再出发,承载着沿线国家和人民的期待,肩负着联通亚欧、互利共赢的使命,必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奏响合作共赢的最强音。(陆云)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从“荔枝专列”看中国铁路的民生温度
下一篇:明阳智能2024年报揭晓,技术创新与多元布局,释放新能源产业增长新动能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