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钢城日复一日的忙碌,如同生活里数不清的“六便士”,踏实却也琐碎。可每当整理那些记录着先辈奋斗足迹的宣传素材,或是参加支部会议重温建党故事时,心底总会泛起一种莫名的触动,像抬头望见夜空中的月亮,清亮而坚定。这让我想起毛姆笔下为艺术理想抛弃一切的“狂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他所追逐的“月亮”与先辈们在百年前的南湖红船上所追寻的民族复兴之光,竟产生了穿越时空的共鸣。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为了画画,舍弃优渥生活,在巴黎的阁楼里挨饿受冻,面对质疑与嘲笑始终不为所动,像一头倔强的孤狼执着于内心的艺术世界。这股“疯魔”般的理想劲头,和李大钊等革命先辈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大钊身处军阀混战的年代,坚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北大讲台与《新青年》字里行间,不顾白色恐怖威胁,只为播撒理想火种,唤醒沉睡的民众。他们都将世俗功名利禄抛诸脑后,眼中只有那遥不可及却熠熠生辉的“月亮”。
艺术创作与革命斗争,在“无畏艰难”上达成奇妙默契。斯特里克兰德晚年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仍在画布上涂抹色彩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生命诠释艺术的纯粹。同样,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却靠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光明之路。无论斯特里克兰德还是革命先辈,面对艰难险阻都未曾退缩,凭着顽强意志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两者对“初心”的坚守更是一脉相承。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商家的高价收购,不甘心艺术染上铜臭,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初衷;革命先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艰苦的岁月里不为利益所诱惑。方志敏狱中写下《清贫》,坚守共产党人的廉洁与信仰,这种对初心的忠诚,让他们在各自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纯粹的足迹。
合上《月亮与六便士》,回到钢铁企业的工作岗位,车间里依旧机器轰鸣,钢花依旧绚烂。但此刻我明白,斯特里克兰德的“月亮”、革命先辈的理想之光,从未远离。在这平凡的日常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虽不必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舍弃一切,也不必像革命先辈那样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但在繁忙的工作中,那份对理想的坚守、对初心的执着,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也许,每一次用心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每一次为提升工作效率而努力时,我们也正向着心中那微弱却温暖的“月光”靠近,用平凡的坚守,谱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陕钢集团龙钢公司 杨仙绒)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铁路旅游专列:奏响文旅融合与民生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