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淳湖村乡村振兴:焕新民生温度

2025-07-21 来源:永州新闻网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沃土耕耘金穗满,山水织画金银梦”社会实践队在淳湖村调研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正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探索到文化传承,全方位渗透到村民生活中,而村民的参与热情与现实变化,共同勾勒出乡村发展的鲜活轨迹。

  人居环境焕新:“泥泞路”到“舒心居”的参与式变迁

  走进淳湖村,平整的水泥路面连接家家户户,翻新后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支书在访谈中提到,这样的变化源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路不好走时,村民盼着修;房屋漏雨时,大家想着改。”整治过程中,村民纷纷主动让出房前屋后闲置地块,留守劳动力参与路基平整、墙体修缮。“自己搭把手,看着村子变样,心里踏实。”

  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效,在村民生活中清晰可感。老党员王大爷说,过去儿子回村要蹚过泥泞路,一年难回两趟;如今路宽了、灯亮了,“孩子隔三岔五就回来,开车直接到门口”。

图片1.jpg

  产业探索:在“守土”与“破局”间寻找方向

  谈及经济来源,村支书坦言,村里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水稻、蔬菜种植是多数村民的生计依托。虽紧邻铜锣湾商城,却因缺乏特色产业,难以留住年轻人——“八成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去广东、浙江,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

  为打破瓶颈,村里正酝酿新尝试。针对“永修县小龙虾出名”的地域优势,村两委计划探索“水稻+小龙虾”生态养殖模式。“村民有顾虑,怕技术跟不上、本钱打了水漂,我们先组织几户去外村学经验,再请技术员来指导,慢慢试。”此外,依托红色资源探索“农业+旅游”的想法也在推进。“比如让游客体验农耕时,讲讲当年红军助农的故事,只是目前还缺规划和资金。”

图片2.jpg

  红色文化:从“老故事”到“新动能”的传承考验

  淳湖村的红色资源是独特的发展底气,但如何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仍是现实课题。

  老党员们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厚感情,但他也坦言,年轻人对这些“老故事”兴趣不高。“刷短视频的时间比听故事多,怎么让红色文化走进他们心里,得想新招。”

  目前,村里的红色宣传多依赖单位组织参观和口碑传播。“县团委帮我们推介过,但年轻人自己找来的少。”村支书分析,短板在于缺乏新媒体宣传手段,“村民不会拍短视频,没设备也没技术,守着好故事传不出去。”而配套设施的不足,也让游客“来了就走”,难以形成消费带动。

  尽管挑战不少,村民们仍有期待:“要是能把红色景点串成线,让游客来学历史、摘果蔬、吃农家饭,咱们的日子肯定更有滋味。”

  从泥泞土路到平整村道,从单一农耕到多元探索,从红色记忆到待燃动能,淳湖村的变迁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而村民们在参与中的期盼与思考,正成为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沃土耕耘金穗满,山水织画金银梦”社会实践队)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以科技匠心铸就绿色出行典范,绿源斩获国际绿色零碳节双奖
下一篇:利驰软件荣膺CFS第十四届财经峰会双料大奖 深耕工业电气数字化,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