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铁路突破环境壁垒 赋能发展惠及民生

2025-07-24 来源:永州新闻网

从戈壁的强风地带到东北的冻土区域,从沿海的跨海路段到西南的山地丘陵,中国高铁成功穿越各类复杂环境,构建起高效的交通网络。截至去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 4.8 万公里,这一傲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铁路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更是中国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的有力彰显。

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给高铁建设带来诸多挑战,这些曾被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如今都被中国铁路建设者攻克,而中国高铁能在多样环境中的成功驰骋,技术突破是关键因素。针对兰新高铁的强风问题,设计了合适的挡风设施,保障列车在大风天气安全运行;为解决哈大高铁的冻土难题,研发了特殊的路基材料和相关技术,减少冻土变化对轨道的影响;在福厦高铁跨海建设中,采用防腐、抗冲击的技术和材料,确保桥梁长期稳定。这些技术成果,是建设者们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的结果。

高铁在复杂环境中的通行,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兰新高铁让新疆与内地的联系更紧密,当地的特色产品能更便捷地运往各地,旅游等产业也因此获得新发展。去年,兰新铁路(既有线)完成货运量 21435.9 万吨,较 2014 年增长 115%;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过量 16414 列,同比增长 14.0%。哈大高铁串联起东北多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带来新机遇,沿线城市旅游业收入提升了 25%。福厦高铁开通后,也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流。高铁就像一条条经济纽带,将不同地区紧密相连,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了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民生角度看,高铁的发展更是意义非凡。它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以前,乌鲁木齐到兰州铁路出行时间需要 25 小时,如今兰新高铁将其缩短至 11 小时 50 分,务工、求学的人们不再受长途跋涉之苦。截至 2025 年 6 月,福厦高铁累计发送旅客已超 2100 万人次,这背后是无数人出行体验的提升。,改善了民生福祉。

中国高铁能够在多样环境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背后体现的是铁路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从线路勘测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维护,铁路工作者始终坚守岗位。他们在戈壁上顶着风沙工作,在寒冬里巡查线路,在深夜里检修设备,用敬业和担当保障高铁的安全运行。这种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是高铁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铁不断在复杂环境中突破壁垒,这不仅是一项交通建设成果,更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了民生。未来,相信中国高铁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在更多复杂环境中延伸铁轨,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张华鹏)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创新路径 赋能健康中国
下一篇:湘江·太空城:用原创IP撬动千亿市场的未来样本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