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湖北咸丰:脚沾泥土扎深根 十年坚守践初心

2025-08-15 来源:长江网

  “罗书记,要不是您,我这大老粗真办不下这烟贷!”咸丰县黄金洞乡无谷坪村的田埂上,老王攥着刚到手的种烟专项贷款回执,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子。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无谷坪村书记罗杨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连片的烟田摆摆手:“王大哥,咱种烟人盼的不就是‘金叶’成金?这是我该做的。”

  这一幕,是罗杨十年驻村生涯的寻常剪影。从青丝到微霜,他把脚步深深扎进黄金洞乡的泥土里,让“万石乡”的烟叶香飘得更远,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甜。

   一片 “金叶” 串起富民链

  黄金洞乡的晨雾里,总飘着烟叶的清香。作为咸丰县老牌烟叶基地,这里的 “万石乡”名号,藏着祖祖辈辈的生计。“现在种烟,化肥、农药都有补贴,政策暖到心窝里!”罗杨走在烟田埂上,嗓门亮得像喇叭,手里的政策宣传单被汗水浸出了边。

  可他心里有块疙瘩:烟农队伍里,白发比黑发多。“产业要活,得有年轻人接棒。”这话他念叨了无数遍,脚下的路也越走越实 —— 天不亮就往年轻人家跑,算收入账、讲新技术,把邻村90后烟农年收入20万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三个月走访,磨破了两双鞋,罗杨硬是把 5 名返乡青年拉进了烟农队伍。如今,28岁的小李带着无人机植保技术穿梭烟田,成了乡里的“新农人明星”。看着年轻人的身影混在烟田里,罗杨摸着下巴笑:“这‘烟火气’,总算能传下去了。”

(黄金洞乡示范烟田)

  一双手茧暖透民心窝

  “罗书记,您这薅草的手艺,比咱老把式还地道!”烟农老杨蹲在田埂上,看着罗杨利落地除掉烟苗旁的杂草,忍不住竖大拇指。罗杨直起腰,裤腿沾满泥点:“咱打小在农村长大,这点活不算啥。”

  十年驻村,罗杨的脚印比谁都密。哪家烟田该浇水了,哪家老人独居需要照拂,哪家孩子功课跟不上,他心里有本“活台账”—— 这本账,是从村里的档案卡里翻出来的,更是在无数个“泡”在田间地头的日子里焐热的。

  村民们记得,是他带着工作队修通了烟田灌溉渠,让“靠天吃饭”的烟田有了“稳水闸”;是他协调资金把坑洼小路铺成水泥路,让背烟叶的担子轻了大半;是他陪着独居的张奶奶包饺子,听她念叨过世的老伴;也是他趴在灯下,给留守儿童辅导数学题到深夜。

  “罗书记不是来‘镀金’的,是来‘扎根’的。”这是乡亲们说得最多的话。如今走进黄金洞乡,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危房换成了亮堂屋,烟田连着产业链,脱贫的底子越打越牢。

(罗书记向烟农发放烟用农药)

  一盏灯火照亮前行路

  驻村宿舍的灯,总亮到后半夜。“罗书记,又在啃书本?”队员老张端着水杯经过,看见罗杨正对着党史笔记写写画画,书页边缘已经卷了毛边。“白天忙得脚不沾地,晚上正好补补课。”罗杨抬头笑,眼里的红血丝藏不住。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这句写在笔记本扉页的话,是他的信条。十年间,不管多累,他雷打不动每天读一小时书,党史、农技、乡村治理... 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他从“门外汉”到“田秀才”的蜕变。

  他讲党课,从不用讲话稿。聊脱贫攻坚,就数烟农丰收时麻袋里的烟叶重量;说初心使命,就讲当年带着村民冒雨修渠的七个日夜。“听罗书记讲课,像在田埂上拉家常,道理钻进心里,干活更有劲!”队员文学说。

  这盏深夜的灯,不仅照亮了他的书桌,更照亮了村里的党建路。在他带动下,村支部成了“烟田指挥部”,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党建与产业拧成了一股绳。

(罗书记看望村里留守老人)

  十年耕耘 换得金叶满田

  十年岁月,在罗杨脸上刻下了风的纹路,手上磨出了层层老茧 —— 那是握农具、敲家门、翻书本磨出的勋章。但他眼里的光,比黄金洞乡的朝阳还亮。

  如今站在山岗上,看万亩烟田铺成金色海洋,听村口超市里乡亲们算着收入笑出声,罗杨总说:“这十年,值了!”

  风掠过烟田,卷起阵阵清香。这位像青松般扎根山乡的书记,还在走着他的路。而黄金洞乡的故事,正随着“金叶”的生长,写下更红火的篇章。(李雄)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艾利拉诺家居(Alilanor Furnishing):品质与服务并重,开启全屋家居新篇
下一篇:鲁东大学“心明”实践团三上井冈山开展红色体验式教学调研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