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空海联枢社会实践小组对话航运一线工程师纪实
——育德轮海上党支部座谈会报告
会议地点:“育德”轮会议室
会议主持人:郑燚
与会人员:育德轮船长王耀明
育德轮政委李发用
育德轮轮机长张雷震
带队老师马峰船长
“空海联枢”社会实践小组全体成员
本次座谈会是以育德轮海上党支部为基点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之一,旨在以座谈交流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相结合。座谈会得到了育德轮船舶领导、带队老师、指导老师等多方的大力支持,为“空海联枢”社会实践小组提供了理解新时代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船舶日常工作与海洋强国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深入了解现代化远洋船舶运行、管理以及航海职业精神的机会。会上气氛热烈,交流深入。
一、船舶领导介绍与分享
王耀明船长介绍船舶概况与航行安全:
在介绍船舶概况与航行安全时,王耀明船长特别以低空无人机在航运业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辩证认识科技发展,注重科技利用方向的核心观点,并围绕科技与人文温度、科技与社会工作、科技与海员权益保障、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王耀明船长直面同学们可能关心的“机器换人”忧虑:
他指出:智能化确实会改变传统岗位设置,但这绝不意味着海员价值的降低。相反,船舶无人机操作员、船舶智能系统维护工程师等新岗位应运而生。
他强调:必须保障船员在技术变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合理收益分享权,让科技真正成为提升职业尊严和福祉的助力。企业和社会需投入资源,为现有船员提供技能升级培训,确保他们能驾驭新工具、胜任新角色。要关注人机协作中的工作负荷再分配,利用科技消除重复性、危险性劳动,让船员精力集中于更高价值的决策、管理和应急处理。
之后,王耀明船长谈论到更宏大的生态维度:
他指出:正像无人机可用于监测船舶排放、追踪海洋污染一样。发展智能船用装备是航运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他强调:育德轮应用的智能技术,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肩负着减少碳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社会责任。科技发展必须牢牢锚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这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王耀明船长希望同学们:树立辩证科技观与明确科技向善导向。既要拥抱技术创新的澎湃浪潮,更要深刻反思其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人文的温度。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公平和谐、生态的永续平衡作为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发用政委阐述思想引领:
李发用政委围绕新时代智能船用装备发展对服务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战略,在国际舞台展示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成就进行了介绍。
他指出:“发展智能船用装备,并非简单地追求‘炫技’,其内核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求变的时代精神,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成果的融合体现。”
他强调:“在国际航运舞台上,我们通过应用并推广这些先进、可靠、绿色的智能技术,不仅是在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更是在传递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致力于利用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全球海运体系。这种技术领先与责任担当的结合,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文化软实力和发展道路自信的重要方式。
李发用政委希望同学们:未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善于通过技术合作向世界清晰传递中国智能装备背后的发展理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科技文化桥梁。
张雷震轮机长讲解船舶动力与设备管理:
张雷震轮机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育德轮的动力系统、关键机电设备以及轮机部的日常运作。他以“低空无人机技术在船舶运维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围绕“个人知识更新、追赶技术差距、智能化与传统设备互补共生”展开深入论述。
他指出:“轮机工程是船舶的‘心脏’,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船舶的生命力与安全性,而智能化为现代船舶设备管理提供了有益补充。 但智能化绝非对传统技术的取代,而是赋能与升华。”
他强调:“面向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应注重知识的更新,要奋力追赶自身与先进科技的距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实操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应对突发故障的快速处置能力。”
张雷震轮机长希望同学们:保持对工程技术的热爱与钻研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时刻铭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
会上,“空海联枢”小组成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社会实践目标,积极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船舶技术在航海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及新时代学科素养培养等方面。
王耀明船长、李发用政委、张雷震轮机长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阐释,现场互动气氛活跃。
三、 领导寄语
座谈会尾声,李发用政委代表三位船舶领导对“空海联枢”社会实践小组表达了殷切期望:“同学们,时代机遇挑战共存,愿你们在集美大学夯实学识根基,在育德轮锤炼实践本领。胸怀海洋强国志,践行诚毅校训。以勇气闯知识浪涛,以志气驾实践风帆。无论航程遇何风浪,皆能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我国航海事业劈波斩浪。”
四、 总结
带队老师马峰船长讲到:“作为在船上工作生活多年,又走上讲台的航海人,带学生们在‘移动国土’育德轮上实践,感触尤为深切。看着学生们参与党团活动、在风浪中学习航海知识,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我深信,航海人的根脉就根植在这航海实践中,将‘航海精神’、‘安全至上’的国家嘱托融入每一次实操讲解,才能真正点燃他们心中的职业理想之火。这不仅是为航运业锻造可靠接班人,更是将毕生所学所悟传递下去的责任与欣慰。”
五、 指导老师评价
魏美容(指导老师):
“在育德轮海上党支部的社会实践是新时代突破传统的课堂、是进一步探索‘知行合一’思政育人的实践。通过深入海上党支部特殊环境,能直接了解学生在远洋下的真实思想动态与行为模式,为新时代的航海教学工作引发了新的思考。”
林一雄(指导老师):
“本次开展在育德轮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院团委深化‘实践育人’工程的举措之一,活动精准锚定海洋强国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推动团学工作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现代化航运一线,对话资深航海管理者,使学生切身理解智能航运在‘一带一路’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彰显了新时代我院社会实践价值引领、能力进阶与服务大局的有机统一。”
初良勇(指导老师):
“组织学生登上育德轮开展社会实践,是我们‘诚毅’校训精神的生动践扬。教师们言传身教、教学相长,学生们在风浪中锤炼品格与技能。师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将所教所学融入深海,为我们精准把握国家海洋战略人才需求、检验培养成效提供了最鲜活的样本。让学院进一步成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担当’航海栋梁的坚实摇篮,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本次座谈会为“空海联枢”社会实践小组成员提供了与一线资深航海管理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平台。通过船舶领导的介绍、分享和答疑,同学们深化了对现代化远洋船舶技术复杂性、管理系统性及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拓宽了专业视野,激发了投身海洋及相关交叉领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切身感受到了航海人“爱国、奉献、担当、敬业”的崇高职业精神。
(指导老师:魏美容、柴田、初良勇、林一雄、孙养龙)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2025手机消费观察:“一步到位”成换新主流理念 超八成用户倾向选择高配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