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欧阳涤非副教授与南京大学原炜迪副教授的合作论文“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于2025年6月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正式发表。
论文摘要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he elimination of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round WTO accession affects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We find a strong cross-s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uced uncertainty and input and output expansion by industry. The growth effect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the most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in line with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more so in regions with lower shipping costs and a large manufacturing base. A decomposition reveals that the industry expansion can be traced to the extensive margin of new firm entry—consistent with firm-level evidence showing only a modest response among incumbent firms.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主要经济体间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已有研究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企业在面对潜在的政策变动时趋于审慎,导致出口决策推迟、贸易活动缩减。在此背景下,本文进一步探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制造业的扩张路径,旨在揭示其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更广泛影响。
本研究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美国对中国授予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作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的外生冲击,构建四分位制造业行业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消除显著推动了制造业的就业扩张与投资率上升,但对资本存量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一效应在行业和地区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沿海地区以及制造业集聚区域的积极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投入的扩张带动了相应的产出增长,但并未伴随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微观机制层面,研究发现产业就业扩张主要来源于新企业的进入,而非既有企业的内部扩张。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系统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投入与产出扩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丰富了有关不确定性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在Handley and Limão(2017)理论框架指导下,本文识别出在不确定性冲击下,一国哪些产业和地区更易受到影响,进而为精准制定产业和区域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尽管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扩张路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未必可被其他新兴经济体直接复制,但本文所揭示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抑制效应,对于全球范围内构建稳定、可预期的贸易环境,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欧阳涤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欧阳涤非2021年博士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相关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4-2026)。其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I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EER)、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JCE)、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JUE)、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IE)、《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权威经济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