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作为一名爱阅读的人,读书早已固化为我的日常之必须。夜深人静时,一盏台灯,一本好书,足以使我卸掉一天的疲惫,重获精神的愉悦和力量。
我非常喜欢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所写:“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中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他将读书分为三种层次,在我看来恰好对应了人生成长的三种境界。
一本书,就像一轮月亮。而当我们懵懂少年时,读书犹如从隙缝中看月亮,正如李白所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虽知其皎洁,却无法窥其全貌,像极了年少无知的我们,面对未知而漫长的人生,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神秘的想象。
而当我们步入青壮年,随着阅历的丰富,此时读书,正如隙中窥月,一览无余。我们在书里已欣赏了大千世界,领略过万般人生,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抬头望月的人也许很多,但只有读书思考的人,才能欣赏到皓月当空的人生。
虽然我还未至暮年,但我想当人生行至暮年,世事必已然通透。此时以超然的胸怀把玩人生之书,以我观书,以书观我,方得书中真味。再抬头看那轮月亮,不免会心生感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月亮还是曾经的月亮,人生也还是孤独的人生。蓦然发现,人生原来就是边走边读,你会走着走着就突然读懂了某个句子。因为读书读到最后,都是读懂了自己,也参透了人生。
有段时间我也曾迷茫和彷徨:“这么拼到底值不值?”正当我有些沮丧和无助的时候,我遇见了杨澜的《幸福要回答》,遇见了《居里夫人自传》,遇见了朴槿惠自传《绝望锻炼了我》,遇见了奥普拉的《我相信》……在这些优秀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和勇敢,什么是坚持和毅力,什么是专注和投入。她们的亲身经历也验证了那句名言:凡是不能打败你的,必将使你更加强大。
正如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而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书籍即人生,读一本书即品一种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境界,但是无论境遇怎样,都值得去体验和感受。
莎士比亚说:“即便被困果壳之中,也可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而读书之人心中自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让我相信自己即便身处陋室之中,仍然可以拥有浩渺无边的广阔和尽情舒展的自由。
作为一位党群工作人员,我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我希望自己做陶渊明笔下“彷佛若有光”的“山”,在“渔人”林尽困顿之时,能让人透过洞口看到隐约光亮,沿着光亮追寻,发现别有洞天的豁然和惊喜。做内心盛大而光明的人,从内到外散发能量。而读书就是赋予我能量的光源,它让我相信,即使在无边的黑夜中,我也能身披月光,独自皎洁。
因为,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生命因为阅读而闪光。(张昌胜)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新疆龟兹矿业:创新激励政策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