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书记,你回来啦!”
“涛书记,快来我家喝杯茶。”
“涛书记……”
丰收时节,金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烟叶收购季,烟叶收购关系到烟农一年的生产收益情况,已经在新宁县马头桥镇荷叶村驻村的第一书记黄涛,心系他曾经驻村两年的丰田乡天星村的600多亩烟叶,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到了天星村,了解烟叶收购情况。
2021年5月,邵阳市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黄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到天星村开展第一轮乡村振兴工作,两年来,黄涛从村民眼中的陌生人变成了亲切的“涛书记”,为天星村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希望。
当好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天星村地处偏僻,距离县城70多公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土地也是零零散散种植着一些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村民的生活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烟叶技术员,黄涛通过连续一个月的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看到了天星村烟叶种植的潜力,决心通过烟叶产业的发展来改变村庄的现状,但是天星村种烟的人少,发动村民们种烟成了一大难题。
“涛书记,你说种烟好,能赚钱,可是我没有技术不会种啊,万一种不好可怎么办。”面对黄涛的劝说,村民老蒋有点动摇,可更多的是担心和犹豫。
“蒋老弟啊,我在烟站呆了10年,其他方面的工作不敢吹牛,可是烟叶种植这方面我可是老手了,保证把所有关键技术都给您教会。”黄涛拍了拍村民蒋清阶的肩膀,笑呵呵地对他许下承诺。老蒋在黄涛的鼓励下,2022年种植烤烟40亩,净收入82000元,2023年种植烤烟100亩,预计收入将达到20万元。
两年来,黄涛通过多方奔走,协调争取各部门资金360余万元,天星村共建设烤房40座、引水设备2套和机耕道5条,全村土地流转租金20余万元,带动就业近150人,人均收入8千元左右,2022年共收购烟叶1000余担,总产值近200万元,获“产烟千担村”称号,2023年天星村共种植烤烟660亩,预计总产值近300万元。除此之外,黄涛还发动村民种植白茶400亩,油茶360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天星村烟田)
(天星村烤房)
“多亏了涛书记的劝说和鼓励,种了烤烟之后我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儿子现在也没有后顾之忧地读博去了。”老蒋感激地说道。
当好服务百姓的“贴心人”
到天星村的第一天,黄涛从车上下来看到村部面前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冒出头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村部的“面子工程”做好,在村部门口修建一个文化广场,让村民们有一个聚集休闲的地方,他向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组申请资金帮扶,硬化村部面前近100平方的地面,并购置体育器材、修建一座休闲亭,同时对村主干道硬化、村排水沟清理、道路绿化等民生工程进行改善提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出行便利度和生活质量。
(天星村村部文化广场)
光改善硬件设施还不够,如果大家的思想不改变,仍然随地乱丢垃圾不维持干净整洁,村子里的环境依旧会“脏乱差”。为了引导村民们能更好地“自扫门前雪”,在刚来的一个多月里,他借了村支书家里的小三轮,载着扫帚、簸箕、铁钳等工具,在村道上来来回回清扫垃圾,走进村民家里宣传环保理念,村民们看着黄涛如此,都十分动容,在这之后,村里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地面更干净了。
“驻村工作,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把自己融入农村,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黄涛深有体会道。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黄涛协同村支两委成立乡风文明劝导志愿队、纠纷调处志愿队、环境卫生治理志愿队等,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监督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全村治理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黄涛用耐心和坚持,点亮了自己乡村振兴工作之路,也收获了村民沉甸甸的信任,村里的变化,写在了每位村民的笑脸上。
(天星村街道)
“涛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他不仅带领我们致富,还帮助我们修建了许多设施,他把我们天星村当家,我们把他当家人。”
当好保护群众的“守门人”
2022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了邵阳,而丰田乡又毗邻疫情最严重的的区域——邵阳县,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保护好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了当下最紧急的事。黄涛收到县疫情防控办指示,迅速协同村支两委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确立了外防输入、内防聚集的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建立了以村干部、党员为骨干的疫情防控网格化体系。他带领村支两委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的方式开展逐一摸排,详细掌握从高风险地区返村的人员情况,对此类人员实行“包、保、控”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居家医学观察隔离措施,并充分做好被隔离人员的防疫措施宣传和心理疏导,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为了让全体村民齐心抗击疫情,他每天开着自己的车,拿着喇叭向村民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及个人防护知识,让村民熟知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提升广大村民疫情防控的责任感和个人防护意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次的疫情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黄涛一次家都没回过,在入村检查点,有他的身影;在核酸检测现场,有他的身影;在入户排查和宣传车上,有他的身影……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改善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村里产业,以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办惠民实事。他用脚步丈量初心,赢得群众的普遍赞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村子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如今,乡村振兴第一轮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根据组织安排黄涛前往马头桥镇荷叶村继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但他依然时时关心着天星村的发展,时不时到村里了解情况。
“只要他们需要我,我随时随地都会过来。”这不仅是黄涛对天星村村民的承诺,更是他对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片赤忱。(李倩)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农发行三明市分行:扎根“红土”百亿资金振兴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