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业 >> 生物医药 >> 浏览文章

密山市人民医院:强化医患沟通技巧 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023-12-29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语言交流是常见的交流方式,我们的表情、语气、语调、语速等都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同样的话,有人说出来如沐春风,有人说出来僵硬刻板,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学会使用语言的艺术。

由于肿瘤内科治疗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和家属一个月至少要来两次治疗,从而使新患者变成老患者,老患者变成老朋友,在求医与治疗期间医患之间形成了彼此信任、彼此依赖的医疗氛围。

情景一

患者:“老袁,这次我爸住院我没有时间去照顾,他能照顾自己起居,但是手机不会弄,把你微信给我,我把钱转给你,你给我爸交住院费,两天给他100块现金买饭,就麻烦你费心帮忙照顾了奥。”

袁护士:“你这也太相信我了呀,不怕我把费用拿跑了呀。”

患者:“那有啥信不着的,治病救的命医生护士不能相信还有谁能相信。”

情景二

患者:“李护士啊,我的采血票开完了没有?”

李护士:“姐姐呀,你别着急,刚把入院单给医生,你给医生容个空下医嘱,在这陪我会儿,医生下完医嘱,我马上打票。”

患者:“行、行、行,我愿意陪着你,就怕在这耽误你工作,你们活都那么老多。”

情景三

患者:“唐儿啊,我的口服药开了吗?我让家属去取行吗?把别人的顺道都给你带回来”

唐护士:“叔啊,我几分钟之后就去取了,你在病床等我,取完我就给您送过去。”

患者:“那多辛苦你啦,药都挺多的,你干啥我们都可踏实放心了。”

唐护士:“放心,肯定不会差的。”

情景四

患者:“艳子,我带我妈先去做检查,一会儿回来采血。”

护士:“行,我等你,不着急慢慢走啊,咱还有轮椅,别让阿姨累着。”

情景五

护士长:“护士扎完针,来没来看大家?换药及不及时啊?

患者:“护士长,小曲来的可勤了,想自己换药他都没让,看得可紧了,心可细了,都是好孩子”

情景......

患者:“小李啊,你不用管我了,病历签完字了,我自己找好床了,铺完行李了,心电图做完给艳子了,血也采了,就等输液了,你忙活别人的吧。”

患者:“小班,你先给他们扎针吧,我不着急,晚会儿点完能咋地。”

患者:“冰冰啊,我母亲血管太不好了,一会麻烦你给扎套管针呗”

患者:“小郭,得亏你记得我容易低血糖,给我准备了糖。”

类似这样的对话,是肿瘤内科每日的常态,新患者也在轻松的氛围里慢慢适应住院生活,术后的患者,护士多巡视几次,多叮嘱几句,哪怕是重复的话语,也会让人感受到责任心;食欲不振的患者,多劝慰几句,提醒吃什么怎么吃,会让人感受到温暖;大爷、大娘您来啦!礼貌的称谓会让人感受到尊重;“哎呀,托阿姨的福,一针成,省了咱俩多些事儿呢”诙谐的话语能放松紧张的气氛;患者体力差,我们搀扶一把,患者检查,我们递上轮椅;患者发热,我们送上温水,掖好被角。这些良好的连锁反应不是复刻哪种制度要求形成的,而是护士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小细节里慢慢孵化出来的。

7:30至16:30,一天跟患者接触的时间远比陪伴父母家人的时间长,患者也是一样,子女不在身边,护士就如他们的孩子一般送上关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从细节温暖人心,我们持之以恒。

(文、图/密山市人民医院  李淑娥)


0
上一篇: 跨越20年的医患“长跑”!密山市人民医院连续三次为患者更换心脏起搏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