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在神圣的铸魂广场上,旗杆下的军旗随风轻轻飘扬,即将退出现役的陈长兴身着笔挺的军装,以坚定却蕴含深情的声音,向军旗宣誓。
从导弹学院到空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参军39年以来,陈长兴用一项项科研成果,践行着入伍时的誓言。他先后主持完成军队武器装备军内科研重点项目、863项目、空军军事理论课题等10余项,并在国际重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
即使荣誉加身,但陈长兴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强军征程上继续攀登,把每一颗螺丝都对准强国强军的突破口。
“他一直都把时间抓得特别紧,出差路上也琢磨着工作上的事,不去顺路休闲一下。”陈长兴研究生学员在采访中说道。也有人说他“太傻了”……可是他总说:不争分夺秒,对科研就作不出什么贡献。而这,也成为陈长兴科研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陈长兴了解到前线装备面临高能耗的难题,心急如焚,立刻带上工具赶往现场。
夜幕下,他细致检查复杂电路未果,入睡也念念不忘。学术记忆中的“电容器”启发了他,趁着月色,陈长兴披上外衣,提起工具箱重返装备场,再次尝试,安装、测试,尽管多次努力未见成功,疲惫至极。
短暂休整后,他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与爆炸,终得解决方案。此方案实施,大幅提高了装备能效。
领奖台上,他淡笑道:“电路问题,我们责无旁贷。”陈长兴以不懈努力,为强军之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回望曾经的创业历程,陈长兴感慨地说:“搞科研搞教学,就是要把每一颗螺丝都对准强国强军的突破口。”虽然在全国、全军,以及国际范围内获得了诸多成就和奖项,但在陈长兴的办公室里,却看不到一张奖状和证书,能看到的只有密密麻麻的计划表和精确到分钟的工作日志。
除了是军队院校的科研人员,陈长兴还是一名军校教员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可以为军事人才培养、装备研发、信息化作战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支持,是实现军队现代化、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一环。”
课上,陈长兴为学员们激情地讲着电路对于强军兴军地重要性。
他打破‘老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固有模式,让学员成为主角,给足学员分享时间,结合学员实际情况,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电路课堂充满激情与战味。
学员队队长李超发现,陈长兴总能把课讲到点子上、说到学员心坎里。
今年,陈长兴又主动为学员辅导课程,一有空就和学员们呆在在一起,走进学员,真正弄清学员关注什么、期待什么、不懂什么,让授课更有针对性。
“要给学员一杯水,自己先得注满一桶水。”为了把课上好,陈长兴坚持读文献、悟原理,在学思践悟中感悟原理魅力。
针对学员基础薄弱、迷恋军事的特点,陈长兴精心打磨每一堂课,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成功把课讲进学员心坎里面。
教研室年轻教员吴静说:“陈教授的课深入浅出,我们年轻教员和学员们都觉得‘有意思’更‘有意义’。”
“陈教授您好,我是蒋金,想考您的研究生……”
午后的阳光穿透办公室的窗户,一阵敲门声传来,正在忙着备课的陈长兴起身打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书包,抱着一摞资料的小伙子。
在与陈长兴面对面的恳谈中,蒋金吐露了自己对科研的热忱及渴望成为他研究生的心愿。
看着他真诚与执着,陈长兴欣然接纳了这位满怀激情的年轻人。
“当时参加了一个项目,由于我们实验室缺少相应的设备,使课题进行得很困难,陈教授主动帮我们联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实验室,最后课题顺利的结题”,蒋金在接受采访时分享到。
毕业之际,蒋金没有迷失在高薪工作的诱惑中,陈长兴那句“真正的科研人,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激励着他在毕业时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
不仅是蒋金,在陈长兴近四十年的教研生涯里,他始终秉持“教为战,研为战”的理念,为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与教学能手,有各个军校教学一线的讲师、教授,也有科研院所顶尖的工程师、技术大拿。
在强军征程上,陈长兴始终如一颗螺母,将自身实实在在地拴在了强军的螺栓上。(通讯员 王俞程 史耀元 郑文平 武新磊 许瑞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