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云南蒙自:天敌入农田 害虫无处逃

2024-06-2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石洞村烟区综合体旁的蜜桃种植地里,一个个悬挂于树枝间黄颜色小盒引人注目。

“这些小盒和搭建于烟地边的小‘黑棚’,专门用于释放蚜虫的天敌蚜茧蜂。”当地烟农合作社专业植保队综合服务队负责人吕存雄介绍说,蚜茧蜂是蚜虫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以蜂治蚜”的生物防治蚜虫技术在粮食、玉米、果树、蔬菜和烤烟等农作物种植上具有绿色、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和使用简单、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相比以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高,节约人工成本95%左右。

悬挂于蜜桃树枝间烟蚜茧蜂僵蚜盒 李姝锦 摄

“小盒中释放出的蚜茧蜂,对桃蚜、烟蚜防治效果很不错。以前用化学药剂防治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效果不好,如果施用时遇见下雨就白费了,还会污染土地。”有着丰富果树和烤烟种植经验的当地烟农李文良在自家20多亩蜜桃园中,与专业植保服务队队员一起悬挂烟蚜茧蜂僵蚜盒。近年来,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在全市各烟区推进烤烟绿色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为当地农业种植带来实惠,促进种植环境转变。

叉角厉蝽觅食烟青虫。李姝锦 摄

“地里害虫少,收入有保障。”李文良说话间,只见悬挂于树枝间的小黄盒里已悄然间飞出一只只小蜂,展翅飞行于枝叶中觅食蚜虫。

除了蚜茧蜂,在农业生物防治的主角还有捕食螨、夜蛾黑卵蜂、叉角厉蝽。

6月初夏,在距离鸣鹫镇石洞村30多公里的冷泉镇鸡白旦村小尖山烤烟绿色防控示范区,当地烟农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将一张张夜蛾黑卵蜂“卵卡”挂在烟株上,几天后,羽化为成虫的夜蛾黑卵蜂将成为防控夜蛾类害虫的主力军。

“夜蛾黑卵蜂是它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可将卵产在夜蛾类害虫的卵内,通过幼虫在害虫的卵内发育成熟后破卵而出,从而杀灭害虫,能有效防治玉米、烟田里的烟青虫,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害虫。”当地烟叶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说。最初,夜蛾黑卵蜂在烤烟种植上运用,如今推广到大农业上,对防治夜蛾类害虫起到了良好成效。

技术员深入烟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调查 汪银涛 摄

“这些年,烟草部门免费给村民提供蚜茧蜂、叉角厉蝽等,实施‘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每亩可节约人工和防治成本80元左右。”在场的鸣鹫镇小新村村小组长袁忠祥说道。

除此之外,蒙自市烟草专卖局还通过在烟田安装智能害虫监测器、诱虫灯、诱虫蓝黄板、插性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措施,助力农业种植降本增效,进一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目前,蒙自市烟区的蚜茧蜂、捕食螨、夜蛾黑卵蜂、叉角厉蝽“四虫”天敌昆虫应用防治技术体系已成为各烟区防治烟草害虫的主力军。

以虫治虫绿色防控从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覆盖,从烟草种植到大农业,从人工防治到无人机防治,从化学防治到绿色综合防控,这是蒙自市烟区创新烟叶多元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缩影。

“绿色防控是一项益生态、利长远工程,我们将积极探索烟叶生产与生态保护互融共进的发展路径,加大‘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烟叶品质安全,改善烟区生态环境。”蒙自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道。

“天敌”绿色防控,守护烟农“钱袋”。近年来,蒙自市烟草专卖局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控源头、增抗性、减病害、除虫害”技术思路,全面构建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能源消耗低碳安全的发展体系,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贯通,努力创新推动绿色生态高质量大农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据悉,2024年,蒙自市共释放蚜茧蜂4800万头,大农业放蜂9.25万亩,释放夜蛾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厉蝽“三虫”1.04万亩,田间插放绿色防控夜蛾类性诱捕器3.2万亩;田间年均回收地膜和包装废弃物25.30吨左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李姝锦)


0
上一篇: 金国军:从消防英雄到“金叶卫士”的蜕变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