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城乡互联 携手向前

2024-08-0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早上6点不到,于爱军就提着一筐红彤彤的西红柿,站在村村通公交站旁。筐里放的可不是普通的西红柿,而是爱民商店老板杨长花昨天微信群里喊大家团购的新鲜速递大礼包

3年前,于爱军和杨长花各自忙自己的营生,一个在城里开便利店,一个在村里种地兼开小杂货铺。两人虽同在临淄,却互不相识。但缘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自从他们加入了临淄烟草组织的城乡零售户结对活动后,两人成了生意上的好搭档。新鲜的西红柿刚上市,就已经有顾客慕名而来,想要尝一尝这从田间直达餐桌的滋味儿。

城乡搭桥  烦恼变商机

关于城乡零售户结对的故事,还要从一次会议说起。那天,客户经理王芳芳分享了一件事。她服务的一个城区老板由于自己重装了店铺,导致原来的货架只能以每个10元的低价抛售到了旧货市场。与此同时,服务农村地区的客户经理田世栋也遇到了难题,他辖区内有一位农户种植了新品种的西红柿,尽管口感上乘,却因外观并非全红遭到菜贩子压价,无法卖上好价钱。

这些看似独立的个案,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零售户,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和未被满足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淄烟草的领导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建议--由烟草牵头,组织城乡零售户之间的结对挂靠活动。初步调研后,发现这一提议具有可行性。临淄不仅工业产业发达,而且农业资源丰富,拥有数万个蔬菜大棚和多个知名农产品。城市与农村之间,因为产业差异明显,所以存在着潜在的供需关系。

临淄作为淄博地区的“菜篮子”,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发达的工业产业,也在城市中培养了不少寻求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者。这种地域分布上的接近性和产销商品上的互补性为城乡结对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结对挂靠  小有成效

客户经理们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深入调研,他们利用城乡零售户之间现有的亲属、同乡等关系网络,了解双方的意愿和配合程度,筛选出适合开展结对的零售户。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尊重每位参与者的个人选择,首次结对挂靠活动共有182个客户报名参与。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由32名在职党员实行了“双挂靠”试点,一名党员挂两户,形成以党员职工为中心的城乡零售户结对挂靠形式。

(图:向农村客户宣传城乡客户结对互助活动)

临淄烟草的工作人员将城市和农村的零售户紧密“绑定”,在“平时指导、忙时服务”的原则下,通过双方“结对认亲、上门认岗、进店认事”的方式,指导双方互相沟通,深入了解对方的经营情况,尤其是农村零售户面临的经营难题。

实践中发现,当农村零售户希望将村里产的农产品销往城区时,出现了一些物流上的难题。社区团购频繁但单次数量小,农村零售户骑三轮车进城送货时间紧张,城区零售户开车到村里拉货的成本过高。经过调查发现,村村通公交车这理想的运输方式能解决难题,定时定点,运输成本低,能提升原有运输效率。

经过一年的运作,第一批结对挂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32家农村零售户参与了780次的“农产品进城”活动,平均每户每月进行两次配送。周边村镇农产品的进小区的团购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消费方式,店内的其他商品销售也有了明显上涨。这样的结对挂靠模式,不仅增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也为农村零售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图:客户经理指导结对客户共同商议下一步开展的活动内容)

共创共荣  双向奔赴

经过首轮成功的尝试,结对挂靠项目在2023年和2024年继续推进,规模也从原来的“一对一”扩展为“一对多”,并将更多的零售户纳入这个互利共赢的网络,第二批加入的于爱军和杨长花正是受益者。

这个项目不仅仅让农产品顺利进入城市市场,也将城市的先进经营理念引入乡村。比如齐陵街道宋家村华昌商店的柜台,就是结对的金茂商店赠送。宋家村的店主王华昌身为残疾人,一直以微利经营,而王凤英了解到他的困境后,慷慨解囊,提供了柜台支持。“第一次结对我就去过华昌大兄的店里,看到他虽然身体不便,却依旧自力更生,我觉得能帮的,就一定要帮。”王凤英如是说。

城区的恒润商店也是受益者。商店毗邻当地著名的“万家乐”烧烤店,借助去年“进淄赶‘烤’”的热潮,商店的生意水涨船高。当发现给外地客户发货的小米可能不够时,客户经理王芳芳迅速联系了金山镇的零售户崔宝山,他很快准备好正宗的小米,并在第二天一早交付,解决了恒润商店店主的燃眉之急。

结对挂靠项目是一场深耕于城乡沃土的革新之旅,它不断吸纳进步的养分,促使城市与乡村携手同行于繁荣路,共赴发展之旅,开创共赢之局。在传统与现代、农业与商业的碰撞融合中,演绎了一曲和谐共生的发展乐章。(山东淄博烟草有限公司 王鑫 刘石)


0
上一篇: 湖南永兴: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