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倒店乡庙王村的大树程湾,因村口数株百年古树得名。晨曦微露,古树枝叶间漏下的阳光,正温柔地洒在程世召酿酒坊的瓦檐上。推开厚重木门,浓郁醇厚的酒香便扑面而来,这是时光沉淀的味道,更是程世召半辈子心血的结晶。
(图为云梦县倒店乡)
程家酿酒,源远流长。程世召的双手,早已被岁月和酒曲浸染得沟壑纵横。他遵循着祖辈口耳相传的古法:精选本地饱满糯红高粱,引深层井水浸润蒸煮,拌入祖传秘制酒曲,在粗陶大缸中静静发酵。每当夜深人静,酒坊里只有酒液在坛中细微的“咕嘟”声,那是微生物在辛勤劳作,是时间在悄然转化。出酒的日子,蒸汽氤氲中,清澈透亮、挂杯如珠的原浆汩汩流出,程世召总会舀起一小瓢,细细品咂,眼中闪烁着匠人特有的满足光芒。
然而,这份醇香也曾被现实的困境所笼罩。酒坊规模微小,如同古树脚下的一株小草,虽顽强却难以舒展。简陋的储酒陶坛密封性不佳,偶有跑酒漏气,品质稳定性打了折扣。更无奈的是销路,好酒藏在深湾,包装朴实无华,难以走出村口。眼看着心血难以转化为实在的收益,程世召常对着古树沉默,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愁绪。
大树程湾的困境,亦是云梦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心头的牵挂。队员们频繁出入这间飘香的小作坊,不摆架子、不走过场,他们蹲在酒缸旁,与程世召促膝长谈,仔细聆听他的每一句唠叨和每一个期盼。
(图为出锅摊凉)
改变,始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工作队明白,品质是立身之本。他们敏锐地指出传统陶坛储酒的短板,并积极链接资源。很快,一批符合食品级标准、带有精密密封盖的不锈钢储酒桶运抵酒坊。这些“新家伙”有效减少了酒精挥发,隔绝了外界杂菌污染,酒体的纯净度与稳定性显著提升。同时,工作队邀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从更科学的角度优化蒸煮时间、发酵温度控制等关键工艺节点,帮助程世召在坚守古法韵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标准化和可靠性。程世召轻抚着崭新的储酒桶,感慨道:“这酒啊,存得更稳了,味道也更正了!祖传的手艺配上这好家什,才算相得益彰。”
(图为程世召查看酿造情况)
让酒香飘出深湾,渠道之桥架起来。解决了品质的基础问题,工作队将目光坚定地投向市场,决心打通酒香飘向远方的路径。他们首先在“包装”上做文章。联系了本地有经验的设计师,深入挖掘大树程湾的古树文化、程家酒坊的传承故事。最终,凸显“古法酿造”核心特色的新包装诞生了,瞬间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感和文化内涵。工作队更是不遗余力地当起了“推介人”和“联络员”:积极将“古树醇酿”纳入县乡组织的各类消费助农展销会、年货大集,让程家美酒从湾里走向全县;巧妙地利用社交媒体和本地生活平台,发布酒坊故事、展现匠心酿造过程的短视频,吸引县城乃至周边地区食客的关注与订单;甚至探索与本地信誉良好的土特产店、特色餐馆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线上线下的联动,让订单从涓涓细流渐渐汇成稳定的小河,程世召的手机里,开始响起陌生的订货电话。
(图为“大树程”酒)
程家酒坊的悄然蜕变,如同投入古树程湾的一颗石子,激荡起层层充满生机的涟漪。
最直观的变化在程世召一家。酒坊年产量从过去零星几缸,稳步提升到如今可观的规模。收入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翻新了略显破旧的住房,添置了必需的家电,孩子的教育费用也不再是沉重的负担。程世召脸上的愁容被舒展的笑容取代,他酿酒的劲头更足了,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现在啊,就想着把这酒酿得更好,让更多懂酒的人喝到咱大树程湾的味道!这日子,有奔头!”
这缕愈发醇厚的酒香,其滋养早已超越程家的小院。酒坊对优质糯红高粱、小麦等原料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直接带动了庙王村及周边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与酒坊签订收购协议的农户老王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普通作物,收益有限。现在按酒坊要求种高粱,他们保底收,价钱还公道,收入稳当多了。”更可喜的是,酒坊在原料清洗、成品灌装、贴标、搬运等环节,优先雇佣本村及邻村的闲置劳动力,特别是几位上了年纪不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村民老李在酒坊负责搬运,他笑着说:“守家在地的,挣点钱补贴家用,还能闻到这酒香,舒坦!这活儿,干着心里踏实。”
大树程湾的酒香故事,是无数个中国乡村微小单元奋力前行的生动缩影。它清晰地诠释了:乡村振兴,根基在产业,而产业的活力,往往就蕴藏在这些独具地方特色、带着泥土芬芳与时光温度的“小作坊”、“老手艺”之中。当每一处这样的“星星之火”都被用心识别、悉心呵护,精准施策为其扫除发展障碍、拓宽成长空间,它们便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程世召酒坊的袅袅酒香,正伴着这份来自乡土的笃定与希望,从百年古树下出发,自信地飘向更远的天地,成为照亮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一束温暖光芒。(邱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