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经 >> 浏览文章

湘潭市福彩公益金为儿童福利事业“添翼”  激活爱心帮扶新动能

2025-06-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新时代,孤残儿童关爱事业正经历着从基础保障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湘潭市民政系统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以福彩公益金为支点,创新构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等系统性改革,为特殊儿童群体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发展支持系统,用温暖而有力的双手托起折翼天使的人生希望。

一、项目支持体系:健全三级联动保障网络

湘潭市民政局将省市两级福彩公益金重点聚焦于“一老一小”服务领域,近年来逐步加大对儿童福利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市级配套+区县补充”的三级资金保障体系。2021—2024年省市福彩公益金累计投入751万元,构建起包含24个特色儿童福利项目的服务矩阵,涵盖孤残儿童“养治康教社”辅助性项目、“护航成长”孤残儿童关爱项目、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关爱保护项目、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儿童之家建设(改造)项目等。

在项目执行层面,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的协同模式。湘潭市民政局联合湘潭大学开展了“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项目,该项目以校地合作为坚实基础,以精准测评、心理团辅和个案服务为主要路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湘潭大学的专业团队运用先进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全市1002名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精准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心理团辅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同时,对筛选出来的15名个案进行深度介入和持续追踪,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际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切实改善了孩子们面临的各类困境。该项目通过严谨的流程设计与创新的干预模式,实现了高效服务,为困境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了“湘潭样板”,并被民政部选为典型经验进行推介。

二、精准特教体系:打造阶梯式成长模型

2018年起,福彩公益金持续为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开设特教班提供有力支持,为院内30余名特殊儿童精心打造专属的“第一课堂”。特教班摒弃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构建起了“一人一案”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孤残儿童未来独立生活的实际需求,打造“三阶成长体系”。在基础认知阶段,通过数字启蒙、色彩辨识等游戏化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认知框架;生活技能阶段则开展超市购物情景模拟、家务劳动实践等沉浸式训练;社会适应阶段引入情绪管理团辅、社交情景剧等专业课程。

特教团队为每名儿童建立了动态成长档案,运用科学评估系统实时追踪发展轨迹。通过“私人订制”的教育模式,特教班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教班自开设以来,已有82%的学龄儿童通过能力评估顺利进入院外学校就读,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入学率提升了近40%。许多原本被认为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孩子,在特教班的精心培育下,成功融入了正常的学习环境,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三、智慧康复体系:建立全周期干预链条

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是湖南省残联认定的“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定点康复救助服务机构,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设有运动治疗训练室、个训室、教育康复活动室、感统训练室等,并由福彩公益金提供专项支持,配备了平行杠、训练阶梯等儿童康复器材,以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吞咽)神经肌肉电刺仪、认知评估与训练仪等康复设备。在运动治疗训练室,康复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通过平行杠、训练阶梯等器材,帮助孩子们进行肢体运动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功能;在个训室,康复师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等设备,对孩子们的肌肉功能进行训练和调整,改善他们的运动障碍;在教育康复活动室,老师们结合康复设备,开展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感统训练室则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感统训练项目,帮助他们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积极探索“开门办院”新路径,每年开展脑瘫、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为院内外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其中76%的儿童经过系统治疗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得到显著改善。

四、可持续公益体系:构建关爱服务共同体

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精心构建了“资金保障+专业运营+社会联动”的可持续公益模式,确保孤残儿童获得从基础生存需求到成长发展需求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养治康教社”一体化发展。近三年来,湘潭市累计在市社会福利院投入福彩公益金350余万元。其中,45%用于硬件升级,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福利院对宿舍、教室、康复室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配备了更加舒适、安全的设施设备,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30%用于特教康复专业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特教康复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5%用于创设“模拟家庭”等社会化融合项目,促进孤残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模拟家庭”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亲情和温暖,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福彩公益金的保障下,依托院内现有资源,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康复实训基地”和“儿童康复服务部”,实现了专业运营。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福利院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同时,加强社会联动,定期开展培训,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课程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康复知识、教育方法和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从特教课堂的琅琅书声,到康复中心的科技跃动;从模拟家庭的温馨灯火,到社会实践的自信笑容,湘潭市以“大爱湘潭”的情怀,汇聚各方爱心力量,织就孤残儿童成长的守护网。通过系统性改革创新,湘潭市形成孤残儿童服务的“四梁八柱”:以资金保障为基石,以专业服务为支柱,以科技创新为突破,以社会协同为纽带。未来,湘潭市将以“科技赋能康复、专业护航成长、社会共筑希望”为方向,持续深化“特教-康复-融合”全链条服务,从生存保障向发展赋能转型、从机构服务向社区融合转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从区域实践向标准输出转型,为全国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湘潭方案”。(李明)


0
上一篇: 618平台竞争转向即时零售,顺丰同城“一站式”即配助商家加速转型
下一篇:湖南桂阳“兴农人”:小朱的金叶共富梦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