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朱湖的稻田里,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都藏着一个甜蜜的梦。它们不知道,自己将带着“甜蜜的使命”经历一场奇妙旅程 —— 从泥土里的青涩,到车间里的蜕变,最终成为舌尖上的 “孝感味道”,悄悄改变着无数农户的生活。
从田间的一粒糯谷,到畅销全国的麻糖米酒,再到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因为有了优质“朱湖糯米”的加持,孝感麻糖米酒这一地方味道正以60亿元产值、85%的市场份额成为孝感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孝感市高新区麻糖米酒生产基地)
稻田里的“甜蜜”成长礼
朱湖农场的晨光总带着稻叶的清香,无人机嗡嗡掠过,药雾像轻纱般落在稻叶上。陈大姐站在田埂上喊:“往年背着药桶走一天,现在机器一飞,大片田地俩小时就搞定!”
2021年,在朱湖创建了全省第一家国家糯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为“朱湖糯米”加装了科技“孵化器”和质量“保护网”。
(朱湖糯稻丰收在望)
“这新品种谷粒长半分,壳薄肉厚,脱壳后像白玉珠子。” 志愿者小程捧着稻穗给农户们看。2022年起,湖北孝感孝南烟草 “姹紫烟红” 志愿服务队组建助农小分队,到朱湖洋湖社区的糯稻田里开展产业助农。他们联合驻村工作队把育种专家请到田间,手把手教大家辨认好种子,将珍珠糯(鄂宝3号)、白糯(鄂宝冬制16号)、晶紫糯等新品种引入朱湖稻田。特别是珍珠糯,抗高温、淀粉高、产量高,如今试种田里,每株稻穗都比往年多结不少谷粒,农户们脸上的笑容藏不住 —— 收成好了,日子自然更有奔头。收割季节时,志愿者小冯站在稻浪间,指尖划过饱满的谷粒,像在清点即将出发的士兵。
车间里的“甜蜜”魔法变身
脱壳后的谷物,白得像刚落的雪。在孝感高新区的米婆婆生产车间里,它们正经历一场奇妙的甜蜜 “变身术”。
“尽管糯稻产量能够稳步增加,但孝感市有麻糖米酒生产企业32家,年需糯稻近20万吨,糯米缺口仍在三分之二左右,需要加快步伐。”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会长表示。
(孝感米酒麻糖厂生产车间)
智能车间里,32个不锈钢发酵罐像魔法城堡里的大肚翁。志愿者小李正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些谷物要在罐子里住上72小时,会变成琥珀色的米酒哦!” 机械臂精准地投下酒曲,5G传感器眨着绿灯监测温度,谷物们在罐子里慢慢舒展身体,散发着淡淡的酒香。
传统作坊里另有一番热闹。老师傅把蒸得冒热气的谷物倒在竹匾里,前来参观和帮忙的志愿者学着他的样子翻拌:“要晾到不烫手,像婴儿的额头温度才正好。” 指尖触到温热的谷团,仿佛能摸到阳光的温度。师傅撒下酒曲,双手轻快地拌匀,谷粒们像是穿上了白衣裳:“咱这谷物有筋骨,发酵时不烂不碎,酿出的酒才清透。”
隔壁的麻糖车间里,熬糖的铜锅咕嘟冒泡,糖浆拉成金丝,裹上炒香的谷物粉,瞬间变成酥脆的麻糖。偷偷尝一块,甜香在舌尖炸开,像含了颗会跳舞的糖。
(孝感米酒麻糖厂生产车间)
依托朱湖糯稻优质原料,麻糖米酒厂纷纷开发出老米酒、休闲食品、发酵饮料和低度健康酒等品类,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市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直播间里的“甜蜜”出圈记
工厂仓库里堆成小山的米酒和麻糖,正等着出发去远方。附近的零售商店里,志愿服务队撘起直播间,志愿者小李举着手机喊:“家人们看这米酒,倒出来挂杯像绸缎,抿一口甜到心窝!” 他身后,队员们正帮忙给包裹贴快递单,地址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都有。
(孝南烟草“姹紫烟红”志愿服务队联合零售户开展直播助农)
为给这一口“孝感味道”拓宽销售渠道,志愿服务队联合经营户搞起 “田间到舌尖” 直播,志愿者们轮流当主播,有人教做米酒汤圆,有人演示麻糖配茶,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
天刚破晓,米婆婆米酒生产基地仓库门口已排列着一辆辆等待上货的大货车。来自四川的司机田师傅,每个月都要跑三趟孝感,他说自己拉的不仅是米酒,更是“孝感味道”。 跟来送货的朱湖稻农王大爷看着货车远去,皱纹里都漾着笑:“咱种的东西,竟能走到这么远的地方!”
舌尖上的“甜蜜”富民味
朱湖洋湖社区先锋村里,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和农户们围坐在一起,罐子里的米酒泛着微光,麻糖在齿间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这甜里有咱的汗珠子。” 王大爷喝着米酒说。今年朱湖及周边种的谷物面积比去年多了不少,收购价也涨了些。多家麻糖米酒企业连轴转,每天都有大量产品出发,带着朱湖的甜走向全国。
(朱湖洋湖社区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和农户们围坐品尝孝感米酒)
据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介绍:“2024年,孝感米酒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年消耗糯米1.2亿斤,是孝感本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站在朱湖办事处糯稻种子繁育中心田间,看着遍野初绽绿色的稻芽,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志华说:“等明年,咱们把直播间搬到稻田里,让全国都看看这甜蜜是咋长出来的。”
月光下,朱湖的稻田静静躺着。那些曾在泥土里做梦的谷物,此刻正躺在千万人的餐桌上,用甜蜜的滋味,酿出乡村振兴最动听的声响。(李金洺、黄志华、程文瑾、丁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