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年 >> 城市变迁 >> 浏览文章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城市篇之南京

2018/7/27 15:55:35 加入收藏
 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从百业待兴,到繁荣兴旺。
 
  这是黄金般的40年,亦是史诗般的40年。从过去到未来,从国家到个体,这方土地所有的一切,无不因此熠熠生辉;这个国家的光荣和梦想,无不因此信心倍增。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的40年变化,正是改革开放成就的具体展示。这座古城的繁荣兴盛,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等等,都在用事实诠释着改革的内涵,形成南京这座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南京“变迁史”
 
  新街口
 
 
▲30年前的新街口,在南京人的记忆里,还只是个十字路口。没有德基、大洋等摩天大楼,也没有中山像。有的只是一家一家的老字号,从长江路到中山东路短短几百百米,有曾经的茂林食品、大三元、百花市场、胜利影院……
 
 
 
▲现在的新街口地下有2条地铁线连接24个出口,地上南京新百、中央商场、金鹰国际、大洋百货和东方商城等集聚让这里成为购物天堂。南京人可以骄傲的说,“我们这是中华第一商圈” !拍摄:叶序
 
  下关滨江
 
 
▲70年代,位于南京市下关区江边路南京客运码头全景。图片来源:鼓楼区档案馆
 
 
 
  ▲80年代,位于南京市下关区江边路南京港客运码头,一艘客轮正在驶离码头,远处是南京长江大桥。图片来源:鼓楼区档案馆
 
 
 
  ▲90年代,位于京市下关区江边路的下关发电厂的卸煤码头,运煤船正在卸煤。图片来源:鼓楼区档案馆
 
 
 
▲2014年,临江而建的老下关码头候船厅,曾经人来人往的候船厅早已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修葺一新的下关历史陈列馆。既可以在这里找寻龙湾记忆,也可以感受商埠沧桑,更可以追寻滨江之梦。拍摄者:鼓楼区档案局刘珲
 
 
 
2015年,南京鼓楼滨江风光带河口新貌,拍摄者:吴其仁
 
  现在,鼓楼区滨江风光带南起涵碧楼,北至五马渡,全长约12.2公里,共五段。其中,下关滨江商务区段南起中山码头,北至长江大桥,全长约3公里,是南京主城内极具历史人文底蕴的黄金岸线。
 
  金陵饭店: 新时代攀登新“高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金陵饭店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会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他对陪同会见的国家旅游局和民航总局的负责人说:“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并指出要利用侨资、外资建造旅游饭店、加快发展旅游业。 
 
  1978年12月,谷牧、廖承志在北京召集会议,传达小平同志指示精神,部署具体措施。很快,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国内首批6家旅游饭店,包括北京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上海华亭宾馆、虹桥宾馆,南京金陵饭店。由此开启了中国酒店旅游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 
 
  1980年3月,南京新街口,金陵饭店破土动工。 
 
  当时的南京城,最高楼是1977年建成的丁山宾馆,8层;当时的中国内地,最高楼是上海国际饭店,24层。金陵饭店以37层的设计高度刷新了中国第一高楼的纪录。 
 
  建设之初,三道难题摆在眼前。 
 
  第一道题:钱从哪里来?当时的南京,市财政仅能维持“吃饭”。统计资料显示,1979年南京财政总收入只有11.19亿元,金陵饭店4000多万美元的建设资金,无异于天文数字!在当时南京市委领导极力推动下,1979年8月,由江苏省财政担保,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与新加坡华商陶欣伯的欣光公司签订了贷款4000万美元的合同。那时,国内连与担保相关的法律规定都没有,这一决策可谓“大胆”甚至冒险。金陵饭店由此成为全国第一家自借外贷的国有企业。
 
  第二道题:建招待所还是酒店?在一个外出还要开介绍信的年代,人们熟悉的只有招待所:天南海北的客人同居一室,钱包压枕头下,一层楼共用一个卫生间……而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席梦思床、房内吧台等这些当时国外酒店的标配在当年都是不可想象的。接轨国际一流,建设高星级酒店!这是当时金陵饭店的决策者不二的选择。百米高楼怎么建?经过多方努力,8位外籍专家来到施工现场,指导中方队伍。3年多的建设,南京锻炼出一支自己的百米高楼技术施工队伍。 
 
  第三道题:自我管理还是外商经营?金陵饭店首任总经理周鸿猷,一个儒雅的外事干部。走马上任后就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自己管理酒店。他选择了当时堪称世界一流的香港文华东方酒店集团作为“师傅”,派出了一支13人的“业务骨干团”去学习。前往学习人员每天只睡6小时,仅用一个半月,就学完了半年课程。“当时全国同批建设的6家饭店,只有金陵饭店和广州白天鹅宾馆是自管的。在当时托管是惯例的情况下,金陵饭店领导班子可谓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职业前途去‘赌’。”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省管理咨询协会名誉会长成志明,直到今天,依然为当时管理者“敢吃螃蟹”的魄力而感叹。实践证明,这13个人像火种一般,把国际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带到南京,实现了金陵饭店与国际一流酒店的刚性管理对接。 
 
  一道道难题成功破解。三年半的速度,从动工到开业,金陵饭店的建设在当时创造了“金陵速度”。 
 
  1983年10月4日,南京新街口。在400多中外嘉宾的见证下,金陵饭店正式开业。这座稳居当年“中国第一高楼”的白色建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一朵令人瞩目的浪花。 
 
  除了楼体的高度,金陵饭店的建成更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第一个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第一部高速电梯、第一座高层旋转餐厅、第一座室内大型停车场、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经营的国际一流水准大型涉外旅游饭店……
 
  从此,世界了解中国和南京多了一个新的平台,国人走向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1985年2月2日,邓小平第二次来南京视察,赞许金陵饭店“管得很好”。听说南京因为没有国际(地区)航班,影响了饭店客源,小平同志立即安排秘书协调解决。3个月后,港宁包机开通。如今,南京往返香港的航班一天就有10班! 
 
  正是一直秉承着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的精神,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金陵饭店不断冲破改革发展中的一道道屏障,成就着诸多无形的高度:中国第一批五星级酒店、全流通后国内酒店业上巿第一股、单体写字楼盈利速度全省第一、江苏省最大规模的酒店综合体、江苏省最大的新型健康养老示范社区…… 
 
  有形与无形的高度为金陵饭店带来了显著的效益。预计要花14年才能还清的贷款,提前了4年,为国家净增一座现代化的五星级酒店。
 
  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
 
  综合交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南京五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建成,公路网络完全覆盖,已实现区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干线公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综合枢纽全面运营,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业增加值306.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9%。
 
  高速铁路步入发展快车道。高铁快速、便捷和准时的三大核心特征,让市民依托高铁出行越来越快捷便利,高铁客路运输一直在全市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6月28日南京南站高铁开通,高铁客运总量一路攀升。2012年客运量为1821.34万人,2013年客运量增长到2282.15万人,2014年客运量2839.14万人,2015达3158.68万人,2016年为3939.84万人,2016年客运量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3%。南京市客运总量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南京南站的发展,2016年南京南站高铁客运量3218.08万人,同比增长30.7%,增幅高出南京市客运总量平均增速6.0个百分点。南京南站高铁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更是逐年攀升,2016年占比为81.7%,比2012年占比高出18.4个百分点。
 
 
 
  过去的南京站
 
 
 
  现在的南京火车站
 
  民航综合发展能力奋力开拓。民航运输保持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境旅游的增加,民航国际航线旅客运输倍增。截止到2016年,禄口机场开通通往62个国内主要城市、31个国际和6个地区城市。禄口机场设立异地城市候机楼23座,比2015年增加3座。2012年-2016年,航空吞吐量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3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比2015年净增319.43万人次,已经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5%。
 
  南京港利用优势有序发展。海港枢纽经济区作为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空间载体,南京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与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的交通地理优势,不断聚能量,谋求新发展。2016年7月5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全天候直达、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进出南京港,南京港成为距离中西部腹地最近的海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16年,南京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768万吨,是2012年的1.19倍,年均增长4.4倍;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08.39万标箱,是2012年的1.34倍,年均增长7.6%。
 
 
 
  过去的长江大桥
 
 
 
  现在的长江大桥
 
  水路运输供给调整中转型。南京作为全国沿江、沿海发展轴线交汇区域重要城市,积极抢占地理优势。但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市场运输需求受到抑制,全国水路运输需求持续下降,运输成本不断上涨,航运企业发展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南京水运在压力中求生存,在竞争中寻出路,在供给中不断调整,争取最大发展。2016年,南京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812万吨,占2012年货运量的92%,年均下降2.2%;水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2185.39亿吨公里,占2012年货运周转量的50%,年均下降15.7%。
 
  南京旅游让更多人遇见诗中的远方
 
  数据告诉你南京旅游的这40年
 
  旅游经济:南京旅游的总收入从百亿级提至近2200亿。自2001年起其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旅游接待总人数跨越亿级门槛,2017年达到1.2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实现10倍以上增长,进入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排名前10行列。
 
  产业发展规模:南家有国家等级景区53家,其中年接待量超过300万人次的景区就多达10家,而夫子庙风景区的年接待量更是稳居全国景点前茅。
 
  国际影响力:南京的国际直飞航线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已达30余条。这些年先后开通了直飞法兰克福、洛杉矶、米兰、温哥华、悉尼、赫尔辛基等远程洲际航线,国际和地区航班达每日50班,形成辐射亚洲、连结欧、美、澳等主要目的地的国际航线网络,强力拉动入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境游人火提升至85万人次。
 
  新业态创新:南京率先形成乡村旅游示范样板,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特色景观名镇(村)数量位列全省之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特色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突破,房车基地、低空飞行、研学旅游等发展优势明显。
 
  打破景区边界,南京变得越来越好玩
 
  几年前,南京对于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还仅仅局限在中山陵、夫子庙等几大重点景区。而现在,打破了景区的“边界”,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游客来到南京会发现处处皆风景,时时可旅游。而这正得益于南京全域旅游的发展。
 
  2016年,南家把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明确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旅游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城市全域辐射、全域景区发展、特色资源驱动、产业深度融合、旅游功能区支撑为重点的新模式已经开启。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各种新玩法、新业态也相继出炉,像房车营地、低空飞行、研学旅游这些过去的小众产品,如今在南京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南京旅游变得更舒适
 
  出行前可查景区舒适度,用手机可“直播”景区客流视频,游玩时可享受“电子导游”自动讲解,甚至订房也只要点点手机也能轻松完成……眼下,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发现,在南京旅游更“智慧”,也更轻松了。而这,仅仅是南京“智慧旅游”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18个智慧旅游试点成市之一,早在2012年,南京的“智慧旅游”项目就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几年探索下来,南京已建成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通过整合景区、乡村旅游区、商圈、交通枢纽、旅行社、饭店基础数据,实时为游客提供出行指引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监测平台,并实现了市、区两级旅游部门管理服务对接和实时共享。同时南京还一直推动旅游咨询服务全域化,目前江宁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浦口水墨大埝游客中心、高淳固城湖水慢城游客中心等10处旅游咨询中心(点)建设得到提升,全市旅游咨询点宣传资料更新投放量达150万份。通过升级旅游触摸屏系统,完善对境外游客的旅游信息服务,完成英文门户网站的改版升级,PC端和手机端网站同步上线,进一步提升旅游者的网络浏览体验。
 
  40年,金陵变。40年前的潮起东方,为历史展开了一幅壮阔的画卷;40年后的奋进之路,将继续引领中国奔向伟大的复兴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资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翟晓汀
0
上一篇: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城市篇之西安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城市篇之哈尔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