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江苏讯 地方国有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平台融资、配套建设、招商引资、资产盘活和社会事务等经济发展职能和社会责任。在新的发展阶段,为解决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止血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探索构建“监督、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监管新模式,全力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部门联动监督,集聚监管合力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改变国资监管单打独斗的局面,由党群部门牵头,联合纪检、经发、人社、财政等部门,分阶段、分类别对区内国有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确保国资监管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放眼,促进国有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尖刀班。每年由国资部门牵头,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的形式,分析研究企业年度综合考核、国有资本审计、巡视巡察全覆盖、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安全生产督查等监督成果,摸清企业党务、财务、融资、人事等底数,形成问题清单和综合性分析报告,有力地推动政策出台和问题化解,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下扎实基础。
科学规范管理,提升监管效力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坚持党建引领。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契机,用党建引领企业改革,核定企业“五定方案”,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工资总额进行核算,开展差别化经营业绩考核等举措,抓大放小,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坚持制度先行。出台选人用人管理办法、规范出资人监管意见和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等文件,实施授权与清单管理,厘清监管与运营的权责关系,在法治的框架内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进一步施放企业发展动能。坚持人才为本。统筹企业人力资源,开展企业中层挂职、交流,优选5名市管企业中层进入平台公司管理层。把准人才选用标准,对企业中层选拔任用和人才引进实行备案管理,既给予政治上的激励,也确保了选用的质量。新进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中层人员调整 35周岁以下和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数占比达到50%以上。
综合保障服务,施放监管活力
辅车相依,相得益彰。服务国有企业,就是服务于政府本身。坚决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动4家平台公司在人事、财务与监管主体分离,推进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行。创新人才招引政策,通过薪酬和政治激励、职业经理人选聘、创新用工方式等,加大高端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近两年,通过“苏北计划”引进人才15名,“名校优生”引进人才7人,发放奖补97.5万元。健全风险防控,由纪检、财政等部门或出资人主体采取派驻、驻点、专职管理等形式,参与各公司日常管理、监督,降低企业运营和廉政风险。
(文/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宋之喜 贾诚)
责编: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