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一声清脆的电子音响起,香精香料扫码成功。
“香精香料一定要先扫码再使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所使用的香精香料是否符合生产牌号,而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快速追溯。”讲解防差错工作中注意事项时,制丝车间工艺组长何放仔细地给同事叮嘱。
作为工序最多,工艺流程最长的车间,为了堵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陕西中烟汉中卷烟厂制丝车间严格工艺标准规范,以工序过程和质量缺陷为导向,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360度扫描”,梳理出来一份完备的“宝典”,帮助每个人大幅提高质量水平和作业效率。
用制度把差错关进“笼子”
错误或缺陷发现越早损失越少。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不仅要及时发现、识别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更要进一步构建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用制度堵住差错。
为梳理完善各工序、各岗位质量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该车间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制定适应生产过程所采取的新措施,使质量风险点早发现、早预防、早管控,从制度上实现一体化无差错管理。
“越来越详尽的制度就是帮我们‘避坑’,只要做到严格执行,那就能把差错关进‘笼子’里,产品质量自然就提上来了。”何放说。
用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咱规定的加香比例是0.9%,现在机器怎么设置了个0.95%,赶快核实原因!”混丝加香操作工童晓刚在复核加香比例时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中控操作工联系并反应情况。旁边一直装作翻阅资料的“观察员”工艺员王磊心里暗想“反应快,要点记得牢,演练效果不错”。
处理完工作的童晓刚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上仔细写下刚才的情况,“虽然现在每个细节都有防差错指引,还有经常性的突发演练,自然成条件反射了。但是像刚才那样的情况我还是自己记下来,也可以给同事们分享,每个人都记牢它。”
为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防堵差错的“把关人”,车间引入防差错理念以,通过“化整为零,全员参与”的质量防差错演练活动,以便真实暴露生产过程存在的差错隐患。
据介绍,该车间差错类型涵盖五防、参数设置、计量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现场等多个方面;演练时间涵盖早、中、晚三班,尤其是针对换班吃饭和早中班增加演练项目;演练周期持续10至15天。在此基础上,车间还创新增设“沙盘演练”类差错设置,针对不宜实际设置差错,但对质量控制极为重要的流程和参数,以差错设置人员提问,操作工口述或笔述参数和流程的方式开展。
一环扣一环的设计制丝车间从每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识别、数据库的建立到制度的落地、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差错演练模式。通过不断将质量风险关口前移,提升员工警觉性和应急操作水平,该车间实现了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延伸。
用“智慧技术”堵击差错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该车间针对质量管控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让“高智商”设备形成检查“放大镜”,为产品高质量提升加一道“科技关”。
去年年末,该车间混丝加香工序某批次生产过程中,发现加香秤重量异常,电子秤操作屏弹出“累积超差报警”提示,加香秤累积量较之前明显偏低,导致加香精度异常。由于应急反应慢,处理不及时,造成该批次产品按比例分批添加到相同牌号中。车间立即成立课题组,围绕电子称累积量动态监控进行攻关。通过统计5台电子秤多批次生产数据,梳理秤与秤之间比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编写控制程序,使操作面板实时显示误差,提醒操作工,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计量组组长黄杰正在讲解操作界面
“生产数据是生产过程控制的直接体现。掌握第一手‘临床’数据,有针对性加强动态监护,才能有效防范质量风险。现在我们通过科技攻关不断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就是希望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降低工作风险。”计量组组长黄杰介绍道。
完美无止境,防错不停歇。接下来,该车间将围绕质量控制,加强“大质量”意识的树立,不断完善活动长效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文/常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