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举全社会之力共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5月13-14日,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重庆市江津区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主题,国家部委、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主论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周可仁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三年多来,川渝两地合作紧密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由谋篇布局迅速进入整体成势、见效跨越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在经济总体实力、协同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宜居水平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进入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攻坚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驻冈比亚前特命全权大使、商务部外事司原司长马建春就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出五个建议,一是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二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三是加快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四是提升内陆开放门户的竞争力和引领性,五是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忠明认为,川渝地区民营经济的交流合作基础良好,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往来密切。他建议,要搭建川商渝商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加大民营企业投诉事项调解处理力度,营造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亲商护商的良好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综合监管体系,健全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对跨区域经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区域内统一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专家报告会环节,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发表了视频演讲。他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突破,其一,转变观念,不能照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路径,需要走出一条与从不同的创新之路;其二,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其三,当务之急要推动开展“三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国际化、高水平的论坛平台,组建一个涵盖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列出一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的近期路线图、时间表。
当前,现代服务业正经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革命,区域经济增长已日益转向更多依靠稳促扩升消费和服务业提速增量驱动。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原校长王忠民认为,发挥川渝两省市超过4万亿元的服务业体量和辐射超4亿人口的超大内需市场优势,共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
论坛还发布了《重庆市江津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践探索研究报告(2023)》,并召开了投资推介活动,与会的300多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企业家及部分跨国公司高管,参观了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珞璜临港产业城、白沙工业园及部分重点企业,就江津区的营商环境、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交流合作进行了广泛对接交流。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翟晓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