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很担心烤烟种不下去,沟里一点水没有……”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新街镇大古衙村的王志全说,临时蓄水池和抗旱小分队让大家抗住了严峻的旱情。
大古衙村生产用水常年依靠村后的小甲马水库,在持续高温无雨影响下,今年水库水位急速下降,连通水库的农用沟渠“滴水无痕”。
四月初,虽说干旱,得益于网格责任划分,大古衙村的农作物却得以正常移栽。
新年伊始,新街镇综合区域、户数、面积等因素,在全镇搭建起“辐射广、靶向准、管理细、帮扶实”的责任网格,实行“双重包保”责任制度,每名烟农至少由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与烟叶站(或合作社)技术员同属挂包责任,实现“1带N”准确掌握、精准帮扶的包保责任划分。
在发布干旱预警之初,包保责任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起“一户一案”的抗旱保移栽保苗方案,同时下沉到田间,结合修复、疏通沟渠,搭建临时蓄水池等工作推动水利设施和农田建设有效衍接,动员烟农采取引、蓄、拉、抽等方式全力满足移栽用水需要。
王志全说:“我听了小沈的建议,三月下旬就动手建了临时蓄水池。”王志全口中的小沈叫沈碧珑,是新街烟叶站的工作人员,也是他的包保责任人之一。沈碧珑建议王志全在靠沟边的土地上挖建临时蓄水池,当小甲马水库放水至沟渠时,及时引水进临时蓄水池蓄水。
“还好早有准备,这个蓄水池真的帮了大忙。”王志全感叹道。
王志全准备从临时蓄水池中抽水。摄/龚方琪
王志全临时蓄水池可蓄水200方左右,周围共有6户烟农,种植面积250亩,均可以用抽水机从王志全临时蓄水池中无偿抽水移栽。
面对旱情,为了更灵活帮助缺水农户,大古衙田间的道路上还出现一只特殊的队伍——大古衙抗旱小分队。小分队在新街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主要由党员、村小组长、护林员、群众等30人组成,配备5辆运输设备便于运水,主要是小货车、农用拖拉机、三轮车。
小分队主要承担抗旱保苗应急任务,当出现区域内急难生产会直接组织小分队启动应急。
“其他人移栽时候水不够用,还有抗旱小分队运水给他们,很方便。”王志全介绍。
前期,小分队从小甲马水库抽水、运水补给大古衙村爱心水窖和临时蓄水池。移栽大规模进行时,小分队则根据需水上报情况,合理拆解队伍,直接运水到田里给急需用水农户。
虽然旱情当前,但放眼望去,黑色的地膜在阳光的照射下荡起粼粼波光,仿佛在诉说着对一片“绿海”的期盼。(龚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