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13日,由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与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业大会暨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媒体推介会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黑龙江省气象局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林业草原局支持。大会以“深挖气候资源优势 助力龙江乡村振兴”为主题,来自气象、旅游、农业、生态等行业领域20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商气候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之道,共绘气象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壮丽画卷,旨在深入推进气象服务全方位、多领域融入地方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气象 + ”服务新模式,建立黑龙江本土生态旅游产业链品牌,打造“绿色龙江”气象样本,同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擦亮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气象力量。
会上,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那济海,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铭、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桑瑞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副会长孙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三级职员赵会强、五大连池市委书记马勇分别致辞。
那济海表示,天气气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元素,黑龙江优沃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优质的农产品。多年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一直致力于挖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气候资源价值,以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促进气候生态农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气象赋能地方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省气象部门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讲好黑龙江的绿色生态故事和文化实践,将气候资源更好地转化为能够服务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厚植靓丽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刘铭表示,此次大会的举办,将为推进黑河市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黑河地区也将充分挖掘旅游气候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康养服务结合新格局,深度挖掘黑河农产品发展潜力,让更多的气候生态品牌服务于民,不断开创黑河旅游产业、农产品效益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成绿色安全、美丽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振兴的美丽边境城市。
桑瑞星表示,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部门通过科技和政策,具象化勾勒出农产品气候“形状”,为其赋予“气候身份证”,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气候品质特点,帮助其更好地“亮相”,这是气象助力人民生活富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体现。希望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继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探索“气象+”“气象×”服务新模式,将气象服务与农业、旅游、生态等行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农产品中潜在的气候品质价值,积极推动农产品气候认证标准的实施应用。
孙健表示,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良,气候资源丰富,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今后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挥气象服务的专业优势,持续深入挖掘气候资源,促进生态资源及产品的价值转化和提升,把黑龙江省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做出规模、做出水平、做出效益,成为气象助力龙江绿色经济发展的典范。
赵会强表示,2024年6月1日是气象部门首部促进型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实施一周年,目前,黑龙江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已经硕果累累,希望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能够继续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论的背景下,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打造“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为农气象服务龙江特色模式,真正实现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为黑龙江这块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驾护航。
马勇表示,近年来,五大连池市认真落实绿色龙江发展要求,立足五大连池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矿泉特色康养城、抗联红色文化传承区、优质矿泉食品加工区“一城两区”。本次大会,汇聚了气象、旅游、农业、林业、生态等行业领域的专家,五大连池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生态价值,打造更多特色“气象+”服务品牌,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更多五大连池力量。
随后,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陈农公布了2023年度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评价结果。
会议为爱辉大豆、五大连池大豆、饶河椴树蜜、宾县鲜食玉米、密山兴凯湖大白鱼等首批获得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的农产品授牌,并启动2024年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授牌地区的嘉宾代表围绕各自地方农产品特色作品牌推介。
五大连池大豆作为此次入选的区域公用品牌之一,深受与会嘉宾的关注。五大连池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第三、四、五、六积温带,二级以上优良天气32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5%,年有效积温2316度,无霜期115—125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是种植绿色有机大豆的最佳区域。先后荣获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首批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等荣誉,成功创建全国唯一一家以春大豆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两轮获得国家制种大县政策支持。种子企业发展到15家,研发育种团队32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3个,大豆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78个,5个品种入选全国大豆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名单,研发的品种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12项指标含量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尤其是脂肪、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47.09%,是国内保健成分含量最高的食品大豆,在大豆品种上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农副产品加工需求,年加工销售春大豆种子占黑龙江省用种量40%、占全国用种量的20%。
五大连池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雅斌在推介时说:“五大连池市将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引领,充分发挥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全力打造黑龙江省国家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核心区,加快构建大豆全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传统食用大豆向功能性食用转变,擦亮五大连池市大豆这块‘黑龙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金字招牌。”
五大连池市、黑河市爱辉区、宾县、饶河县、密山市与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在会上举行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区域公用品牌“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签约及启动仪式,为气象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再添砝码。会议还为首批黑龙江特色气候名镇颁奖,并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促进条例》进行了解读。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气象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技术交流分享,从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农产品与气候关系以及遥感和AI技术等方面深入分析交流,致力于深入挖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气候资源的价值,打造地方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全国气象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指出,黑龙江省的气候与大豆有着不解之缘,黑龙江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常年平均气温在3.3℃左右,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昼夜温差大,这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大豆油脂、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并且冬季漫长且温度低,使得一些病虫害的虫卵难以生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有利于大豆茁壮成长,产量提升,也正因如此,黑龙江成为了大豆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占全国增量的60.3%。气象部门研发出大豆低温冷害和高温干旱风险评估产品,帮助农民更好的趋利避害,同时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助力大豆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为继续深化交流合作,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与五大连池市政府签署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气象+旅游”发展模式新升级,全方位、多领域赋能乡村振兴和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同期还举办了五大连池市“避暑旅游康养季”活动推介。据了解,五大连池市地处黑龙江省5个地级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伊春、黑河的黄金旅游圈中心,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重要节点城市,吉黑高速、绥北高速、北漠高速、五大连池机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域内拥有覆盖“火山、矿泉、森林、湿地、湖泊、红色”六大领域的聚集性康养旅游资源,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山口湖等6家A级旅游景区,连续承办两届中国康养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品牌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文化旅游明星城市”“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100强县”“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2023年接待康养旅游人数超200万人次,康养文旅品牌享誉中外。
五大连池市山口湖风景区
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
朝阳山东北抗联民宿
6月13日,“县长说县”现场直播活动中,来自五大连池市、密山市、宾县、汤旺县等政府领导走进演播室,与广大网友零距离进行推介交流,为家乡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文化、特色物产代言。此外,贯穿大会全程的黑龙江省特色气候农产品展销会现场也热闹非凡,五大连池矿泉啤酒、五常大米、孙吴沙棘原浆、汤原坚果、青冈玉米等几百种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赶集采购”。本届展销会为展商搭建了采购、洽谈、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特色气候农产品产销对接,持续扩大特色气候农产品知名度,将“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五大连池市委宣传部 张淼 孙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