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彝家女子的手中,一根针,一缕线,仿佛拥有了无尽的生命力。它们在俞贵凤那灵巧的指尖上跳跃、交织,化身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彝绣佳作,诉说着彝族的独特魅力和俞贵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牛街乡,夏日里古朴的彝族村落静谧而美丽。在这宁静的乡野间,俞贵凤家的院子却洋溢着别样的生机。她正耐心地向村里的绣工传授彝绣的精髓。
俞贵凤绣制的彝族服饰。摄/杨立志
作为土生土长的彝家女儿,俞贵凤从小便跟随母亲学习彝绣,这份技艺早已融入她的血脉之中。婚后,她与丈夫种地谋生,只是在晚上干完农活以后在灯下挑针刺绣。因为图案精美生动,针脚平整细致,俞贵凤的彝绣深受村民喜欢。于是,她开了一家彝绣小店,虽然收入并不高,但俞贵凤从未放弃对彝绣的热爱和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云南省弥渡县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董丽红在去马鞍村进行工作指导时,看到了俞贵凤家店门口随意摆放着一些彝族传统绣品,有精美的荷包、华丽的披肩、实用的鞋垫等等,她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市场机会。
在与俞贵凤的闲谈中,她了解到由于俞贵凤缺乏店铺管理和销售的经验,所以这些精美的彝绣鲜为人知,前来购买这些绣品的多为村邻乡舍,因此俞贵凤的收入并不理想。她随即建议俞贵凤首先要优化店铺布局,将彝绣制品整齐摆放到显眼的地方,让这些绣品看起来更加美观,进而提升店面形象。硬件提升了,服务也得跟上。工作人员又为俞贵凤讲解零售服务技巧。
此外,董丽红还建议俞贵凤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直播自己的刺绣过程,展示精美的彝绣作品。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俞贵凤的彝绣小店焕然一新,她的直播间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订单也纷至沓来。俞贵凤巧妙地将传统彝绣与现代电商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每当有人预约定制彝绣作品时,我都会根据他们的要求精心绣制。”俞贵凤说:“通过快递,这些作品被送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彝绣。”
随着彝绣的热销,俞贵凤家逐渐富裕起来,自己生活过得好也不忘记乡亲们。每当有村民来向她请教经验,她都热情耐心地讲解:“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绣法常见的主要有平绣、刺绣、镶绣、堆绣、扣绣、盘花与贴花等……”
俞贵凤(左二)正在向村民传授彝绣技艺。摄/杨立志
在马鞍村,越来越多的人像俞贵凤一样绣绘彝族刺绣。田间小憩或休闲时光,无论老少,便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凭着简单的花针和灵巧的双手,绣制帽子、围腰、马甲、衣服、裙子、挎包等,布局精美、造型灵动。在传承彝族刺绣技艺的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马鞍村总支书记李向国表示:“彝绣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图案取材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云霞雷火,下至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充分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彝绣的队伍中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彝绣走出家乡,走向世界。”
展望未来,俞贵凤信心满满。“等孩子们长大一些,我会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到彝绣事业中。”她憧憬说,“我计划扩大彝绣产业规模,培养更多的‘绣娘’,让更多人通过彝绣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文/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黄娇 杨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