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科技赋能生产 助力农民增收

2025-01-2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眼下正是冬耕冻垡季节,步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鸣鹫镇烟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自动化农用机械在阡陌间快速深耕翻犁运行,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机耕路,一片片绿郁葱葱的“粮烟经”多元化种植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派生机盎然和谐景象,勾勒出一幅现代新农村建设的新画卷。

蒙自市鸣鹫镇现代化育苗工厂。摄/李姝锦

“突突突……”伴随着轰鸣的农机作业声,几台配有北斗导航设置的大型多功能旋耕机在地里来回穿梭着,一会儿的工夫,所到之处的土地变得平整疏松。

“往年这段时日是田地冬耕翻犁最忙时,如今土地统一由合作社流转托管,种植生产操心不少。”看着在田地里来回穿梭的农机,今年59岁的村民王成妹说道,过去这些农活更多得靠很多人工和畜力来干,效率低,成本高,费时又费力。现在千亩连片两三台“大铁牛”就能轻松搞定,节省人工还不误农时,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多元种植增加收益。

“我通过‘香叶智农’小程序把深耕、理墒、植保、烘烤等农活儿全部‘打包’给合作社专业队了。闲着的时间可以去合作社务工,还能多挣一份钱。”同村村民李福珍说,在不影响种地的前提下,又能务工增加收入。

烟区机械化冬耕翻犁景。摄/李姝锦

为了抢抓农时,这段时间合作社的专业化农机队正在加紧进行烟区土地深耕作业。

“这些旋耕机可不一般,都是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和自动驾驶装置,使用过程中,设定好线路和地块数据,就能自动定位规划路线完成一体化作业,作业更精准、更快捷、更轻松了。”当地合作社专业化农机队机耕手张国旗说,通过机械化作业,能让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如以往需要10人劳作的任务,现今只需1人借助智能设备便能轻松驾驭,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当地农民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蒙自市烟草专卖局按照相关政策,以补贴的方式支持烟农及烟农合作社购置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移栽机、自动覆膜机械等,批量化使用这些农机具后,粮烟经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比传统种植提高很多。

多功能小型机械助力烟区多元化种植。摄/林金全

为解决农民老龄化、土地零碎化、品种单一等带来的农业生产力不足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近年来,蒙自烟区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发挥烟叶生产资源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土地引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科学指导+示范引领”持续加大粮烟经融合,积极探索符合烟区多元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的托管服务模式和措施,转变生产组织方式,让烟区群众增产增收,“钱袋子”更鼓。

“我们积极配置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全作物机械,让专业服务队涵盖烟区农业生产全过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烟农合作社理事长张绍辉介绍道,科技的全方位赋能,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让科技种植实现了品种、农资、技术等环节现代化管理,为烟区多元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天地”,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智”的支撑和“质”的提升。

智能多功能覆膜机进行田间覆膜作业。摄/李姝锦

如今,烟农合作社农机专业化服务作业面积达8万亩,购置农机具950余台,服务村民达4000余户,烟区粮烟经旅融合产业带趋于稳定,促进当地群众多元化增收的同时形成可持续种植运营机制,实现了粮烟经一地多收。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


0
上一篇: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