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渐盛,云南省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已进入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全村下开足马力、抢抓农时,奏响了烟叶育苗的繁忙序曲。
科技引领强基础
走进斜文村新建的集约化大棚育苗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标准化育苗棚,棚内,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基质装盘、精准播种等作业。
据了解,近年来大关县烟草分公司持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提升标准化育苗工作,不仅专门组建生产技术专班,全程指导育苗管理,更推进引用新技术落地解决育苗过程重的实际问题,确保育苗工作顺利推进。
“之前我们通过‘棚顶防滴膜+伞状集排露装置’组合、创新大棚设计等方式降低露水凝结,在提升烟苗质量上取得一定成效。”技术人员白德明介绍道,“今年,我们进一步规范选种育苗流程,全面升级了大棚环境管理,采用‘消毒+监测+防潮’组合模式并结合大棚内部喷洒大关西番莲QC小组研制的喷洒玉米淀粉皂角粉混合液,减少水珠凝结。目前,育苗棚内烟苗根系比去年强壮了近20%,预计能为2100多亩地块提供更具抗病能力的优质烟苗。”
育苗棚内的烟苗。摄/唐文艺
政策助农增信心
依托乡村振兴的不断纵深推进,大关烟草分公司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产业扶持,深化“稳规模、提质量”政策落地烟区,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聚力念好“土地经”,推动规模化种植,在斜文村将适宜规模化种植地块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连片种植,不仅提高耕地可耕种质量,更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
更让大伙安心的是,大关县烟草分公司与云南红塔银行携手护航解决烟农燃眉之急。云南红塔银行专门给烟农定制的“烟农贷”,凭信用就能拿到低息贷款。
“我去年通过“烟农贷”贷了25万,种了100亩烤烟,除去贷款和其他种植成本,加上烟站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我家种烟收入比前年多了两成!”斜文村烟农李兴才麻利地整理着苗盘,笑得合不拢嘴。
多元融合激活力
大关县烟草分公司负责人宋明健在描绘大关烟草未来时说道:“要围绕‘绿色、高效、可持续’目标,统筹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探索‘烟叶+特色作物’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最大化。”
为维护好烟田生态,大关县烟草分公司持续推进土壤保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挖机深翻技术打破连作障碍,烟田深翻超20厘米,进一步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同步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节水30%、节肥20%。同时,大关县烟草分公司提供专项补贴支持,引入生物质燃料烤房,将废弃烟秆加工成燃料棒,替代传统燃煤烘烤,单炕能耗成本下降30%。
烟农李兴才还算了一笔账:如果冬季轮种一季豌豆尖,每亩能多挣500多块,烟秆还能粉碎还田当肥料,连化肥钱都省了。
烟叶烘烤质量提高。摄/朱睿茜
下一步,斜文村将以烟叶产业为核心,充分发挥烟叶产业带动作用,延伸打造“育苗+研学”“粮烟协同”等融合发展项目,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村支书李兴洪表示:“我们要在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烟稻轮作’示范区建设,既保粮食安全,又提经济收益,今年还计划新建科普基地,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文/云南省昭通市烟草公司大关县分公司 朱睿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