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许,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午街铺镇草海子村的田地里,村民们围着一台移栽机,充满好奇地议论纷纷。
“这家伙一天能种15亩?”村民昂洪兵望着移栽机驶过留下下一列列整齐的烟苗,眼睛瞪得老大,“往年我和媳妇两个人,起早贪黑一天最多栽2亩。”
村民们观摩烟苗移栽机作业。摄/杨永兴
人群中,当地烟农合作社技术员毕海和给大伙介绍这台机器:“这是烟草部门补贴七成买的,合作社只掏两万四。”他比划着说:“往年春耕弯着腰,现在有了它,效率能增七八倍!”说话间,移栽机缓缓前行,打塘、栽苗、浇水、施肥四个工序一气呵成。
以前,村民们移栽烟苗靠人工,一个强劳力男工干一天,最多也就能侍弄六七分地。现在有了移栽机,每天能移栽15亩。
农机具高效耕作。摄/段伟
近年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补贴资金500多万元,持续加大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在全县推广各类适用农机具1600余台套。此外,该局不仅在农机购置上给予70%的补贴,连机械种植作业也有专项补贴。以移栽为例,每亩机械作业补贴130元,农户只需支付10元。“拿我家20亩烤烟算,人工移栽得请30个工,光工钱就要4500元。”昂洪兵掏出手机按计算器,“用机器移栽,20亩地总共才花200块,省了整整4300元。”
在泸西县,像这样的服务型合作社已发展至9个,每个合作社均配置专职技术员。从机械操作到田间管理,泸西县烟草专卖局指导合作社建立定价机制,规范提供耕、种、管、收机械化服务。“我们不仅要让机器进田,更要让技术入户。”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更实惠的还在后头。2024年以来,在上级指导下,泸西县烟草专卖局推出“政策补贴+合作社服务+农户参与”新模式,指导45个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设施配套+产业协同+农机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
村民在烟区综合体采摘灯盏花。摄/姚建明
中枢镇既比村村民、合作社社员李洪生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2024年,他在烟区综合体租赁30亩土地轮作种植烤烟和灯盏花。李洪生算了一本账:每亩鲜花产量约20吨,按照目前的价格,除去人工和成本,纯收入能有10万元左右。
覆膜机作业场景。摄/段伟
在旧城镇弯腰树村,村民朱桥华正忙着给刚移栽好的烟苗进行覆膜,只见地膜被覆膜机均匀地铺展开来,紧紧贴合在垄面上。“以前人工覆膜,一天最多覆3亩,还累得腰酸背痛。现在用机械覆膜,20多亩地一会儿就搞定了。”朱桥华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