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多,山坳里的雾气还未散尽,吴云芳已系上围裙,在烤鸭店里忙活起来,烤炉火光映红了她布满老茧的双手,蜜汁烤鸭的甜香气息随着晨雾飘散在集贸市场里。
吴云芳和丈夫在烤鸭店忙活。摄/姚春
43岁的吴云芳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武镇龙武村委会龙平村。她家是龙平村的烤烟种植户,前些年都是吴云芳打理田地,丈夫冯志勇则在外开货车跑长途。
2013年,丈夫的姐姐远嫁,结束了原来经营的烤鸭生意。吴云芳跟姐姐学做烤鸭已有些年头,早已掌握了烤鸭技术,便跟丈夫商量,拿出部分积蓄在龙武镇的集贸市场租了一间20多平米的店铺,卖起了烤鸭。
“火候要稳,刷蜜要匀,脆皮裹着蜜香才是精髓。”吴云芳说,刷蜜很关键,刷厚了鸭皮会变黑,刷薄了出炉没有金黄的色泽,也影响口感。
吴云芳家的烤鸭生意已做了十年有余,每逢街天赶集,两口子天不亮就开始备货,销量从最初每日20只到如今超100只。
吴云芳家的烤鸭长期只卖25元一只,亲民的价格、外酥里嫩的口感,留住了老顾客,也吸引了新顾客,仅此一项,他们年收入便超过10万元。
吴云芳烤制的烤鸭。摄/姚春
近年来,吴云芳的丈夫也选择回家一起种烟和经营烤鸭店。
农忙时,夫妻俩凌晨五点起床,烤完两炉鸭子之后丈夫便赶往烟田忙活,吴云芳则在店里卖烤鸭;农闲时,冯志勇到烤鸭店帮忙,负责送餐馆预定的烤鸭。攒下的每一分钱夫妻俩都精打细算:老人的药费、孩子的学费、老屋的修补费……2021年,全家人搬进了新建的小楼。
近年来,石屏县烟草专卖局以全程机械化为导向,以减工降本为目标,加快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示范推广,结合不同山区推广适宜耕作的机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让种植户们可以腾出手来发展其他产业。
吴云芳说:“以前种烤烟,春耕春播忙的人仰马翻,仅人工覆膜一项,每人一天只能干两三亩,现在用覆膜机,一天可以覆膜20多亩,可以节省十几个工。所以种地兼顾烤鸭店绰绰有余。”
掀开烤炉,金黄的鸭油滴落在炭火上滋滋作响,“这烤炉,烤出的是全家人的好日子。”吴云芳说,去年他们家的收入超过20万。93岁的奶奶,70多岁的公婆,还奉养丈夫57岁的姑姑,加上两个孩子,四世同堂的一家八口,生活日子过的平稳、幸福而充实。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