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滇中区的数智新生

2025-05-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当清晨的薄雾还萦绕在乌蒙山间,云南省昆明市禄劝的烟田已悄然上演着一场“数字革命”——曾经被丈量线与三角尺勾勒的烟田,正被一串串跃动的数据重新定义;烟草职工与烟农世代相传的耕作智慧,在与云计算、物联网的碰撞中迸发出全新活力。作为昆明烟草的骨干烟区,禄劝烟草正以“数智化转型”为笔,在红土地上绘就“传统农艺牵手现代科技”的生动图景。

精耕细作:传统“划线理墒”的智慧传承

每年春耕时节,禄劝烟区的田间地头总会上演一场场“几何艺术”:禄劝县烟草专卖局转龙烟站职工王丕良蹲在烟田边,手中的三角尺稳稳九十度对齐丈量线,烤烟生产辅助员马康俊在远处紧紧拉直丈量线,同时以三角板校正角度。“王大哥,你看这墒沟的斜角得往左再调5度才直。”马康俊边说边用三夹板与丈量线笔画起来,经两人头顶烈日反复校正角度,一旁的合作社社员用过磷酸钙、石灰,竖着丈量线开始“画线”,田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往左半掌”“退两步”的吆喝声……

在众人的协作下,一块120厘米行距、60厘米株距的网格在连片烟田中精准划定,随着机耕队伍将烟田起垄至规定高度,后续移栽的每株烟苗就都能均匀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这项被称为“划线理墒”的传统技艺,凝聚着无数代烟农对土地的深刻理解:墒距的均匀分布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可通过科学通风采光促进烟叶品质提升。每一道笔直的线条,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每一寸土地的精心雕琢,都承载着烟农们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烟站职工带领烤烟生产辅助人员划线。摄/马子钧

然而,这种依赖人工经验的生产方式也面临挑战。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传统方法的效率瓶颈逐渐显现,地块差异导致的墒高偏差、人工测量产生的数据离散、灾害天气下的应急响应滞后等问题,倒逼禄劝烟草探索更高效、更精准的解决方案。正如烤烟生产辅助员马康俊所言:“过去我们靠尺子量出好烟田,现在得用新技术种出智慧田。”

数字赋能:“香叶智农”开启智慧种植新篇章

清晨六点半,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的烟农赵枝令蹲在田埂边,手机屏幕的微光映着他黝黑的脸庞。他熟练地点开微信小程序“香叶智农”,看着合作社机耕队实时更新的作业进度,嘴角泛起笑意。曾几何时,这片需要六人拉线打塘的烟田,如今在专业机械的轰鸣声中,只需半日便完成了。这个界面简洁的小程序,正悄然改变着禄劝县数万烟农的耕作方式。

作为烟草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香叶智农”以“一部手机种好烟”的理念重构传统烟叶生产方式。指尖轻触间,烟农不仅能实时获取政策公示、在线提交种植申请、完成电子合同签署,更可通过内置的惠农商城实现农资“云采购”。地膜、复合肥等物资从虚拟货架直达田间地头,物流轨迹在手机端清晰可见。这种变革对的赵枝令而言尤为深刻:往年每到移栽季,他都要揣着皱巴巴的电话本四处联络工人,如今在“专业化服务”模块勾选需求,合作社的旋耕机便如约而至,将原本需要五天的人工劳作压缩成六小时的高效作业。

起垄完成后,拉线打塘。摄/马子钧

数字化的涟漪正在烟区层层荡开。当赵枝令在“病虫害识别”小程序上传烟叶病斑照片时,数千公里外的烟草专家正通过AI诊断系统生成防治方案;当他犹豫采收时机时,“看烟识熟”功能已通过图像分析给出最佳采摘建议。这些镶嵌在手机里的“数字农具”,将世代相传的种植经验转化为精准的数据模型,让老烟农的手机变身24小时在线的“智能农艺师”。

从手写台账到云端管理,从“人耕牛做”到“数字种烟”,“香叶智农”掀起的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生产关系的深层变革。当赵枝令用沾着泥土的手指滑动屏幕查看烘烤曲线时,他或许尚未察觉,自己已站在农业现代化浪潮的潮头——这里没有高深的技术壁垒,只有深耕大地的智慧正在破土抽芽。数字赋能带来的不仅是省时省力,更让“种好烟”从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在每一片被科技照亮的烟叶上,都跃动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多维创新:要素平台打造全链条精准管控体系

近年来,一场以数字技术重构传统烟叶生产的变革正悄然推进。禄劝烟草上线的“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与创新构建的“多维要素管理平台”,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向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

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以“生产网格”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该平台将烟区划分为若干管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烟技员,形成“烟技员网格-烟田网格-烟农网格-服务网格”的四维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2月起,各烟站每周通过上报“烤烟生产全过程统计表”,实时更新种植规划、连片区域、烟农信息、水源分布等基础数据。这些由烟站职工跋山涉水采集的精准数据,不仅支撑着全县烟区规划决策,更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种植方案,将传统种植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模型。在往年抗旱保苗关键期,平台通过分析墒情数据制定的分级供水方案,使烟苗成活率提升至98%,节水效益显著。

禄劝多维要素管理平台界面。图/马子钧

作为禄劝烟草量身打造的“多维要素管理平台”,则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精准绑定与智能调度。该系统创新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建立起“人-地-烟”三位一体的数字档案:输入烟农姓名,其种植地块的空间坐标、土壤墒情曲线、种植历史即刻呈现。平台还创新对接气象预警系统,在冰雹多发区域布设防雹作业点,实现气象灾害的智能防控。

在水源管理方面,“多维要素管理平台”构建起立体化数字水务网络。通过整合全县数百处水利设施的物联网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一片一案”水源管护方案。在烤烟移栽、抗旱保苗期间,平台依据烟苗需水量与水库蓄水量,为每个连片区规划最优供水路线、方式,使运水车调度效率大大提升。

这两个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标志着禄劝烟草已初步构建起“前端感知-智能分析-精准执行”的智慧烟草农业闭环。烟农赵枝令感慨道:“以前种烟要看老天脸色,现在有了数字管家,什么时候浇水、怎么防虫、如何烘烤,手机上都看得明明白白!”

如今,禄劝烟草用数字技术编织的智慧网络,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两个管理平台的协同运作,不仅为烤烟产业注入了科技动能,更为山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当北斗卫星的定位信号与田间传感器的数据流在云平台交汇,一幅智慧农业的新图景正在滇中大地徐徐展开。

从“划线理墒”的精密手工,到“云端大脑”的智能决策;从靠天吃饭的忐忑,到数据赋能的从容。禄劝烟草的数字化转型生动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当烟田里的墒沟被赋予数据基因,当老烟农的手机变成智能终端,这里的每一株烟苗都生长在算法构建的理想模型中,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数字脉搏。

(文/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马子钧)


0
上一篇: 修复水渠通“命脉” 山村农业活水来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