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云南禄劝:田间崛起“绿色”长城

2025-07-1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夏日,云南禄劝烟区,无人机在碧绿烟田上空掠过,精准喷洒生物药剂;烟农手持蓝黄相间的诱虫板,沿着烟田边缘仔细插放;田埂上,烟站职工小心翼翼开启保温箱,释放亿万微型“生态卫士”……一场以科技为矛、以生态为盾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战役,正在这片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悄然推进。

禄劝县烟草专卖局聚焦绿色防控,全力构建“物理阻隔+生物防治+精准用药”三重防护网。局长姚松滨点明核心:“过去依赖化学农药,既威胁生态,也影响烟叶安全。‘四虫一剂’物理防控体系,是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的必由之路。”

蓝板布防 物理屏障锁边疆

在禄劝县乌蒙乡的烟田里,烟站烤烟生产辅助员鲁正伟正指导烟农插放蓝板。“高度要精准——超出烟株三个拳头,位置要卡准——全在田块边缘。”他边说边示范。这些看似简单的蓝板,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其特殊色谱对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具有致命吸引力,将其从烟株有效“调虎离山”至田边,确保烟田洁净无沾染。

蓝板诱杀害虫。摄/马子钧

不远处,烟站职工刘天有将特制诱芯装入白色诱捕器,淡淡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散。这些设备是专为斜纹夜蛾这一“顽敌”而设。“诱芯里的信息素,就是雄蛾无法抗拒的求偶信号。”刘天有解释道,“集中诱杀雄蛾,等于阻断了害虫交配繁殖。”

为确保物理防线精准落地,禄劝县烟草专卖局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手册》,严格规定每亩烟田所需配置的蓝板、诱捕器数量,并建立网格化责任制。转龙烟站站长丁翔琳每日巡查:“位置对不对、高度准不准、维护及不及时,都是考核项。物理防线要密不透风,容不得半点疏漏。”

天敌织网 蜂舞田间控虫害

在禄劝县的15个烟站、点,一批印有“生物防治”字样的保温箱清晨抵达。箱内满载的蚜茧蜂与夜蛾黑卵蜂,是烟田生态平衡的关键“援军”。

农户正在释放蚜茧蜂。摄/张继旭

“时效就是生命线!”禄劝县烟草专卖局烟叶生产管理股股长寸明能紧盯运输温度记录。车辆刚一抵达烟站后,烟站职工立即响应,第一时间组织烟农们迅速领取僵蚜盒和蜂卡,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将它们放到烟田。

“让这些‘小卫士’尽早投入战斗,才能快速压制腻虫和蛾子。”转龙镇月牙村委会里老村小组烟农苏忠良对此十分信服,“去年用了这些小蜂子,虫少了,打药也省了三回!”

禄劝烟草通过“三步走”推动天敌防治普及:专家讲座破除“蜂吃烟”的误解;示范田对比让农户眼见为实;补贴政策降低使用门槛。如今,烟农苏忠良已能熟练识别和使用这些小精灵:“有它们在,腻虫和蛾子就翻不了天!”目前,“四虫一剂”的推广已覆盖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随之锐减。

智灯巡疆 数据驱虫治未病

夜幕降临,撒营盘烟田里数十盏太阳能杀虫灯次第点亮,宛如守护烟田的“星辰”。这些装置构成最后一道防线——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漏网之虫。

“杀虫灯不只是亮灯那么简单。”烤烟生产辅助员朱金伟介绍,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对杀虫灯进行清理,从设备捕捉的虫类、数量中,我们会进行虫情测评,在数据的积累下,后期可精准预判爆发风险。朱金伟打趣道:“以前跑断腿查虫情,现在数据自己‘说话’,防治最佳时机了如指掌。”

烟田里的杀虫灯。摄/李科长

杀虫灯的布局严格依据地形、风向、虫害分布,每30-50亩一盏灯,确保无死角覆盖。系统积累的虫情大数据,更成为优化防治策略的智慧引擎。“去年灯下数据显示夜蛾突增,我们提前释放黑卵蜂,有效避免了一次潜在虫灾。”转龙烟站站长丁翔琳深有感触,“智慧防控,赢在‘治未病’。”

在禄劝烟区,绿色防控带来的效益清晰可见。每一块烟田都拥有自己的‘生态免疫系统’,每一次防治决策都由数据精准驱动。“从被动杀虫到主动防虫,从化学依赖到生态调控,这是一条可持续的共赢之路。”禄劝县烟草专卖局分管烟叶生产副经理杨大全如是说。(文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马子钧 张继旭)


0
上一篇: 三北攻坚战两周年“科尔沁-浑善达克战区”防沙治沙学术交流暨防护林工程与荒漠化防治院士工作站启动会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