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文旅 >> 浏览文章

安徽文旅需先练好“内功”

2025-02-2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人人都是游客,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能发言。安徽山灵水秀、人文璀璨、物产丰饶、区位优越,通过多年的积累,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擦亮品牌,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主抓手,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同时也应看到,各市县文旅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要想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做到既叫好又叫座、既挖掘IP又变现引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本着“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有功可为大、为大乃成圣贤之业”思路,进一步凝练和明晰文旅建设标准,先人一步系统发力,扎扎实实练好“内功”。

一、凝练和明晰文旅建设标准,应聚焦“游、购、娱、吃、住、行、学、思、养”九要素

(一)“游”,就是要做到流连忘返。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景点、景区,都要坚持“美”字当头,注重内外兼修,实施精品战略、特色战略,聚焦景区整体效果,打造舒适的旅游体验,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比如在条件较好的皖南,应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特色小城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精品节目来改造,不要将就、而要讲究,让没有来的游客想来、来过的游客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

(二)“购”,就是要做到爱不释手。发展旅游商品制造业,支持各类专业机构和旅游商品企业,深入洞察游客的心理需求,不看假需求、而看真需求,不要把“我的需求”当作“他的需求”,不要把软需求当作硬需求。特别是善于洞察游客自身还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发挥老中青各方智慧,设计、开发和制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不是抄袭、而是原创”的,甚至私人定制的旅游商品,让大家看得上、放不下、忍不住、买得起。按照“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原则,推动各地农副产品提档升级,做实做优“后备箱”工程,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形成良性循环。

(三)“娱”,就是要做到喜出望外。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发掘深厚人文底蕴,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融入有趣的创意,选好主题、编好故事、用好技术、演好节目、做好互动,像环球影城、横店影视城、长隆动物园那样,永远给游客一个又一个惊喜。比如,迪斯尼所有产品都在讲故事,这些故事给人喜悦和鼓舞,它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滑稽有趣却不絮絮叨叨,其中的人物形象更让消费者难以忘怀,可以说老少皆宜。还比如,正在庐江积极推进落地的“中华成语村”项目,就设计布局了成语游戏环节,力求把普通游览式转型为沉浸互动式。

(四)“吃”,就是要做到回味无穷。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瑰宝,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甚至是短途旅游的首选目的,“为了一道菜,奔赴一座城”。应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学习广东、湖南、四川、江西先进经验,鼓励各地搜集开发特色美味菜肴,加强交流融合创新,创建一批“招牌厨师、招牌菜、招牌店”,做足做响做亮“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让游客“徽味无穷”。引入一些国际、国内知名的餐饮品牌,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要注意的是,美味不代表豪华奢侈;不要让游客感觉到接待方每餐都是“老三样”“三板斧”。

(五)“住”,就是要做到舒适实惠。充分考虑游客消费能力,坚持高、中、低档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民宿规范化、经济型酒店连锁化、高档酒店大众化、度假设施个性化,积极发展特色酒店和民宿。注意在热点地区发展高品位、多功能酒店,特别在广大农村要注意整洁干净,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货真价实、服务贴心的住宿接待体系,真正做到让游客宾至如归。

(六)“行”,就是要做到安全便捷。立体化交通体系是文旅融合大发展的保障线。应坚持安全第一,持续改善路况、车况、索道等设施运行状况,畅通大动脉,打通微血管,注重运输适时调配和“最后一公里”,优化目的地通达条件和旅游线路安排,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智慧交通、智慧导游,做好停车、厕所等配套服务,形成公、铁、水、空、网一体化的通达格局,让客人旅途舒适、安枕无忧。

(七)“学”,就是要做到耳目一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使游客在行中学、途中悟,寓教于游、学以致用,必须深入钻研游客的文化需求,紧紧围绕景区景点,向历史要素材、向文物要素材、向课本要素材、向游客要素材、向沟通要素材,不断集思广益,持续推陈出新,以新内容、新解读、新形式,灵活巧妙植入,润物细无声,激发游客兴趣,让大家不白跑一趟,常游常新常学常进步。比如,在每一件文物旁边,都要绘制一幅当年的使用场景;对到桐城的游客,就要准确解读“桐城派”的诀窍。

(八)“思”,就是要做到醍醐灌顶。一方面,“学而不思则罔”;另一方面,人只有醍醐灌顶、才能茅塞顿开,只有茅塞顿开、才能脱胎换骨。加强对文旅从业者的培训,引导他们通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围绕名人、名文、名言,开发典型文案,精准精彩讲解,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让书本的东西走出来,让静止的东西动起来,善于启发游客开动脑筋,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切实达到游学研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文旅业全要素产出率,在更高境界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九)“养”,就是要做到身心愉悦。顺应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和休闲健身、愈后疗养“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趋势,跨界整合优势,促进文旅业与中医药、体育、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良好生态环境,推出“名医、名药、名方”,真正提高疗效,发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旅游,鼓励培育提升各种独特新颖的文体赛事,提供贴心、细致、专业、周到服务,用事实说话,让国内外游客口口相传,乘兴而来、高兴而回、还想再来。

二、细化和做深做实“游、购、娱、吃、住、行、学、思、养”九要素标准的对策建议

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求省内外意见,受众普遍反映,“游、购、娱、吃、住、行、学、思、养”九要素标准好懂、易记、可行。建议在全省文旅行业推广应用,充分展现安徽文旅崭新形象,统筹灵活彻底下足“硬功夫、软功夫、巧功夫”。

(一)在宣传上下功夫。为了直观地展示好文旅的标准,笔者创新性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子恺漫画形式,设计了一套安徽文旅宣传画(见下图)。建议各市县在文化旅游景区、餐饮、客车、民宿、农家乐等场所张贴宣传,同时利用新媒体做好传播推广,时时刻刻给大家以示范、联想、提醒和引导。 

(二)在责任上下功夫。各市县尤其是“一区三圈四带”,可围绕九要素,借鉴浙江经验,以世界眼光和一流标准,对每个要素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由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等领导担任组长,给予经费等实质性支持,明确责任,久久为功。

(三)在培训上下功夫。加强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可采取在省内高职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等形式,围绕九要素,运用正反两方面案例,由有经验又有创新精神的专家授课,为安徽文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团队。

(四)在服务上下功夫。文旅行业说到底是服务业。应在全省文旅系统广泛开展“将服务进行到底”专题讨论,提醒广大文旅从业人员不安于现状、不止于“出圈”,以“别说你懂服务”的较真态度,让大家明白“服务者对服务的认知应高于被服务者”,推动形成“全心全意谋划发展、时时刻刻钻研服务”的良好氛围,让游客怦然心动。

(五)在体验上下功夫。开展“名人、网红深度游安徽”以及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让他们深度品鉴九要素效果,不断交换、比较、反复,给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各市县不断突破视野瓶颈,不断完善服务标准,不断推出让广大游客赞不绝口的好产品、好服务。

(六)在落实上下功夫。激励支持各市县真抓实干,引导有关各方积极、主动、创造性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锚定“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要求,以优良作风努力做到“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而不要九分部署一分落实;要九分落实一分汇报,而不要一分落实九分汇报”。

注: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图/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翔)


0
上一篇: 寓教于乐传风尚 移风易俗入人心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