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政务 >> 浏览文章

山西山阴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奏响精神文明建设“三部曲”

2025-06-0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中提到,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提升。近年来,山阴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领会精髓实质、把握理念方法、系统谋划实施,着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奏响了精神文明建设“三部曲”,探索出一条具有山阴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炕头+地头”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坚持激发动力,奏响文明乡村“幸福曲”

走进山阴县古城镇农家书屋。不足60平方米的屋子内,座无虚席、其乐融融,村民们有的在查找、阅读自己心爱的图书,有的在相互交流讨论。书屋管理员刘培义说:“为确保书屋读本质量和类别范围,镇、村联合采取多种渠道,协调出版单位和作者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活动,配置政经类、科技类、文化类、生活类、少儿类、音像制品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等,目前书屋存书共5100多册。”

古城镇农家书屋只是山阴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全面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和村民文明素质,山阴县坚持“塑形”“铸魂”双管齐下,从“面子”美到“里子”,不断深化巩固乡风文明工作创建成果,目前全县共评选推荐市级文明村镇79个。

近年来,山阴县注重从家庭源头培育乡村善治的内生动力,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新时代婚俗礼仪创新实践指导意见》,开展了“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文明实践活动,在元旦、春节、七夕、国庆及“5·20”等结婚登记高峰日,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倡树婚俗新风。为树立文明殡葬观念,开展了“深化殡葬改革,共筑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全县党员干部填写承诺书,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此外,常态化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长效化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广泛化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选树活动。将古城镇“仁义巷”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乡风文明主题文化活动。大力推广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不断增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

健康义诊、扶残助残……刚刚过去的3月,山阴县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我行动”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给有需要的人。自2020年7月7日山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以来,共组建志愿服务团体156个,创建志愿服务品牌项14个,招募志愿者10996人。2024年全年出动志愿者3662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9288小时,“志愿红”已经成为具有山阴县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服务品牌。

山阴县采取双轨运行的机制,一方面通过“山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精心策划、主动出击,根据重要时间节点,自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线指挥、在线点单、在线联动活动,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作用,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爱山阴APP等官方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积极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保持志愿服务力度不减、热度不消。

农家书屋

坚持维护稳定 奏响文明乡村“和谐曲”

又是一年春耕时。山阴县广武镇的两位老汉因地界问题产生纠纷导致无法进行春耕,急需调解。广武镇的工作人员与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后迅速前往现场,依据土地确权的依据明确划分了地界,双方互相谅解,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山阴县始终把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为重要抓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了乡村善治格局新标杆。合盛堡乡创建了“化解矛盾纠纷,要坐上群众炕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中。也要走到田埂上,把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的“炕头+地头”工作法,光荣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名单并受到隆重表彰。北周庄镇创新运用“商、建、处、创”机制,开展企地联商、联建、联处、联创,推动企业用工用地、安全环保、劳资纠纷等问题有效解决。广武镇采取“多元+联动”“沟通+服务”“法理+情怀”“数字+智慧”的“四个+”工作法,积极构建“镇—村—所”三级联动矛盾纠纷调解平台。

“山阴县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了1个党支部+1个网格+N个党小组的‘1+1+N’体系,成立了6个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个人民调解协会,建立227个乡镇、村(社区)调委会,794人的调解专家队伍。创建了‘老刘调解室’‘夫妻网格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同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联动调解,以‘法治’点燃乡村治理新引擎。”山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郝建忠说。

山阴县举办集体颁证仪式

坚持宜居宜业 奏响文明乡村“和美曲”

沐浴着春日暖阳,漫步在马营庄乡西安峪村,平整干净的街道通村达户,青砖黛瓦的农家院舒适惬意,健身广场设备齐全,老人们悠闲地踱步聊天。村民孟大爷讲述了村里发生的变化:“如今的马路板板正正,还安装了路灯,种了树,环境干净、整洁,家里的卫生间美观卫生又实用,好像住在城市一样。”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以来,一个个传统村落焕发出了现代乡村的蓬勃生机,西安峪村只是其中一个美丽的缩影。

文明乡村,向美而行。近年来,山阴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科学谋划,上下联动,制定了《山阴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山阴县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在县、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基础上,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120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贯通的规划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先后实施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厕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升级,同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2024年,数字见证蜕变:

——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4.8%,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乡村厕所入室。

——积极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梯次推进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建成41个农村生活污水管网。

——聘请第三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营单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建设垃圾分类亭675个,投放垃圾分类箱2700个,全县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普及率达87%。

——乡村快递综合服务站点全覆盖。

——提档升级19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

西安峪村村容村貌

和美乡村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山阴县因地制宜、实地考察、科学布局,积极争取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实现“内外兼修”。截止2024年,建设省级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示范项目1个(山阴县“千万工程”暨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项目);高标准打造96个和美乡村示范点,完成建设和美乡村27个。确定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3个,省级提档升级村25个;市级精品示范村5个(含省级3个),市级提档升级村30个(含省级25个),逐步形成了十村精品示范、百村提档升级的趋势。其中玉井镇荣获“山西十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品牌乡镇”、薛圐圙乡被授予“山西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村居错落有致,文化墙创意别致,景观树生机勃勃……一村一落皆是景,传统村落实现了绿水青山、田园牧歌的诗意回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山阴县将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和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不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价值引导力。山阴县委宣传部  武丽伟


0
上一篇: 山西山阴县:用音乐“点亮”思政 让教育“声入”人心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