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红马甲”课堂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把“官话套话”变成“民话俗话”,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载体。
宣讲队伍多元化
“红马甲”宣讲志愿服务队有各类宣讲志愿者46人,其中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根九、市委讲师团宣讲员、老党员,他们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并在多次的宣传宣讲中凝聚和提炼出自己特有的宣讲风格和宣讲特色;有科技农技人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工作人员等,为群众讲解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制度、就业政策解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还有法官、医护、教师、少先队员等,从不同角度把各行各业的政策、理论、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宣讲志愿者队伍多点多频,起到了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的效应。
宣讲内容精准化
制定“红马甲”课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和年度宣讲计划,按计划录制短视频和开展线下宣讲活动。在微信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开“红马甲”课堂项目清单,线上线下接受群众点单,把群众想了解的、想听、想看的内容纳入“红马甲”课堂,根据群众点单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应急救护知识、防诈反诈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主题宣讲30多场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充实“红马甲”课堂的宣讲内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
宣讲形式多样化
结合“我帮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村入户走街串巷搞服务、做宣传,把宣传宣讲与暖心服务相结合;结合“问需求解难题”活动,手拉手问需求、面对面讲故事,把理论宣讲与服务群众的真情实感相融合;利用“乌兰牧骑+”等文明实验活动,说快板、演歌舞,让文艺表演和理论真理相辉映,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宣讲20多场次。志愿者们视频讲、音频讲,坐在群众炕头讲、站在墙根下讲,唱着讲、跳着讲,边做志愿服务边讲,宣讲形式不拘一格、冒热气、接地气。
(文/丰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