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途径,共同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一个引领 走出创建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地位,积极探索“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制定了《泉山街道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实施方案》,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户,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 网格党小组-楼栋堡垒户-单元先锋户五级网络组织体系,让各民族群众在社区大家庭共居、共学、共享、共乐。
两个阵地 确保服务新方法
一是打造民族文化活动阵地。集宁区泉山街道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室”等资源力量,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同时,泉山街道创新在商圈内搭建服务“阵地”,对标各族商户经营需求和文化诉求,结合万达商圈5S服务驿站,打造民族团结共享空间。
二是打造网格化服务阵地。网格管理人员通过开展入户采集居民信息,了解社情民意,摸清辖区内各族群众底数和民族分类情况,建立各族人口基本信息工作台账,详细掌握各族居民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各族居民实际问题。
三个机制 提供保障新点子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集宁区泉山街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街道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五办一中心”负责人、14个社区书记、“三所二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班子成员包社区、公安民警包片区、社区书记总负责、网格人员抓落实”的五包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具体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二是常态化教育机制。集宁区泉山街道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纳入到教育体系。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到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一方面,通过有组织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另一方面通过送学上门、微信线上学习拓宽知识覆盖面。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一体化推进“有形”和“无形”供给。
三是保障机制。完善民族团结进街道、进社区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明确各社区的工作职责,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上下协调联动、分级负责的运行机制;完善检查督办考评制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有人督办,掌握和解决创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四个建立 齐抓共建新圈子
一是建立领导班子包联制度,积极开展“一对一结对子,一帮一解难题”活动,开展全年慰问。在红十字会、残联、爱心联盟的支持下,每逢七一、中秋、国庆等节日深入困难群体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并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二是建立党建联系点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泉山街道班子成员经常性深入党建联系点走访,发现并解决问题。2022年初,泉山街道领导在新天骄小区与开发商协调房本办理问题;集宁区纪委领导和街道领导在神舟建材城,与河北商会协调赞助“创建文明城市”修缮道路和提升优良环境相关工作。
三是建立“众人来协商”议事室,推行各族融合形式的“1+6+N”社会协商治理模式,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建言献策,民主协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共同解决小区的问题,真正成为邻里和睦的一家人。
四是建立联防联控制度。联合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平安建设办,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同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行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对发生在辖区内的重大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解决”,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及时排查化解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坚决守牢防御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个主体 激发服务新活力
一是“文化队伍”。集宁区泉山街道、社区组建文化队伍共20支,积极培养各民族文体活动带头人24人。充分利用社区活动阵地及各行业人才资源优势,编排各民族舞蹈、演奏各民族歌曲及乐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是“志愿者”。泉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和动员各民族志愿者338人,争当先进、争树模范,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引导、慰问辖区特殊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65次,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和谐氛围。
三是“党建联盟”。结合社区联建共建单位,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党组织堡垒作用,在区域、行业、部门上“化整为零”,实现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四是“干部职工”。泉山街道民族干部职工在各项民族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沟通协调作用,凭借着有民族共同情感的优势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带头发扬团结各族群众、凝聚共识的先进模范作用,在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工作中,街道蒙古族干部职工担当双语调解员,进行家访座谈,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教育改革工作。
五是“三户四长”。充分发挥“三户四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三户四长”从各族群众中选出,代表各族群众的声音,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党的民族政策方针进行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知能力。截止目前共选聘三户四长5683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127人。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及民族团结进步表率的积极作用。
多种维度 营造宣传新句子
集宁区泉山街道充分挖掘各部门、辖区、各行业一线宣传人才,组建特色队伍,壮大宣传力量,形成宣传矩阵,着力构建“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立体宣传格局。设“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在微信公众号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进行动态呈现、政策解读、风采展示、主题宣传。充分利用LED电子显示屏、社区微信群、“小喇叭”等平台广泛展览、展播公益宣传广告、宣传标语、宣传视频。利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群众性文艺活动共计35次。开展民族知识讲座、送温暖慰问、义诊活动等共计78次。通过设立“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奖项,评选奖励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促进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文/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