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扎实开展多元化矛盾排查调处化解,结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街道实际,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永泰社区以打造“突出三化建设 构建零距离基层治理”社区特色品牌为抓手,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坚持用法治思维谋划社区建设,在推进基层治理中贯穿法治理念,全方位推进“社区+网格化+社工”工作模式,凝聚街道治理合力,打造善治社区,通过民主法治破解治理难题,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聚焦机制创新,探索治理制度化建设
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永泰社区加强组织领导,以建强社区党支部为引领,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及居民等代表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决策制、民主选举制、民主监督制、“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工作法等制度,实现制度上墙、三务公开,为制度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社区以党建引领聚民心,整合辖区各方力量,积极吸纳22名法律明白人和3支队伍(普法志愿者队、金牌调解队、草根调解队),凝聚起自治、法治、德治的力量,推进法治社区精细化治理。
社区通过网格长入户走访摸排,借助于“三户三长”力量,对辖区基本户、放心户、重点工作户和结对帮扶户建立分级分类工作模式。对重点人群建立从区级领导到科级领导、社区书记、网格长、派出所片警的五级包案制度,实现重点人员联防联控。同时,社区坚持做到日常宣传和节日宣传相结合,点上宣传和面上宣传相结合,深度宣传和广度宣传相结合,全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浓厚社区氛围。
二、坚持问题导向,打造治理网格化模式
泉山街道办事处永泰社区不断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组织网格服务进民心,把网格化治理模式作为基层法治“前哨岗”,将法治服务落实到8个基础网格、8个网格党支部紧盯热点难点,确保每个问题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每个突发事件都能及时应对、依法处置。
社区通过小区居民微信群,为居民提供延时异地服务,居民有了问题,网格长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让居民感觉到社区工作者随时都在身边,也便于社区掌握小区内的大事小情;社区由专人负责处理转办“12345”市长热线反馈事项,并联系相关单位和资源予以解决,办结后对群众进行满意度回访,持续跟进,确保把群众的声音和期盼都落实落地;社区以“悦享服务零距离”的理念,坚持以“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为工作原则,时常到小区走一走,到居民家中坐一坐,从“走家串户”入手,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建议和声音,并通过定期滚动排查等方式,全面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形成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网格、消除在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找准工作支点,实施治理信息化举措
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永泰社区打造“多元特色”的社区综治中心,积极对接集宁区政法委,在党群服务中心新阵地建设中打造社区综治中心,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模式,设立了“多元解纷”调解室,推动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参与纠纷化解,实行司法所、派出所、法院等有关人员每周联合开展接访代办一次;整合人民调解、宣传教育、咨询引导等多重功能,共同开展法律援助、环境整治、议事协商等“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切实助推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推动信访事项新增为零、积案化解动态清零。
同时,通过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满意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发展协调配合、互促共进。同时,在“1+6+N”协商议事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议事队伍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社区“只决不议”的模式,将议事协商平台搬到群众家门口,小区凉亭、街边长凳等都成为了居民议事协商新场所新阵地,通过常态化开展会议协商、现场协商、网络协商、专题协商等会议,研究物业管理、小区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推动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各项民生事项得到有效处理和解决。
(图、文/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