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跟党走 奔幸福 ——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党建“小品牌”收获百姓“大称赞”

2023-11-2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泰来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跟党走·奔幸福”党建品牌,以品牌为牵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给乡村带来喜人的变化,给百姓带来满满的幸福。

“小浴池”写满“大民生”

“新澡堂子就在家门口,以前冬天很长时间才能洗一次澡,现在一个礼拜就能洗一回,水热乎乎的,比在县城洗得都舒服。”刚从幸福浴池走出来的张大娘乐呵呵地说。

城市里,浴池随处可见。可在农村,广大农民却不敢奢望。但在泰来县的很多村子里,农民们却把这种奢望盼成了现实,随着这些公益性的幸福浴池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困扰村民洗澡难的大问题。

泰来县家里有浴室的农户较少,大多数的村距离县城和乡镇都比较远,往返一次费用较高,特别是冬季,洗上一次热水澡成了困扰群众的难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泰来县委决定号召有条件的村,建设“幸福浴池”,解决群众的难心事。全县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有的村党支部通过盘活闲置学校、闲置村委会,租用本村闲置房屋进行翻新改造,有的村党支部通过与现有村级浴池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办村级幸福浴池,推出了对60周岁以上老人、16周岁以下儿童、脱贫户、监测户、残疾人等群体免费洗浴和免费理发的服务,其他村民每次收费仅3-5元。同时,各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贴心服务。丰田村党支部为残疾人设置独立浴池,进一步保护残疾人隐私;先进村党支部在浴池旁设置一处70平方米的活动室,活动室有图书角、健身器材、乐器、棋牌桌等,满足了群众的文体娱乐需要;胜利乡党委为三合村脱贫户赠送了浴包浴品,让脱贫户到浴池直接可以沐浴……

村级幸福浴池的建设,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先进村村民李连重:“原来干活回来一身汗,就想洗个澡,现在有这澡堂非常方便,洗完澡还可以到活动室下下象棋”。丰田村村民赵洪臣:“原来洗澡都得出屯子打车上县里,一趟得好几十块钱,现在多好,不出屯儿就可以把澡洗了,还花不多少钱。”三合村脱贫户王艳霞:“以前一年都洗不上几次澡,没有那条件,现在我们村也有浴池了,真是彻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

“我们村幸福浴池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天都会接待40多名村民,村党支部不以盈利为目的,在解决村民洗澡难的同时,更想积极引导村民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振村民的精神风貌,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泰来镇丰田村党支部书记宁晓光说道。

现在,泰来县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正在积极推进村级幸福浴池建设,年底前,还将有一大批幸福浴池陆续投入使用,预计总数将达到20个,通过低价、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真正让百姓的日子“浴”来愈幸福!

“小车间”变身“大舞台”

“幸福车间让我这样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致富梦,我又在车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幸福车间里,我们有说不完的幸福故事。”太平村幸福车间主任、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栾翠艳激动地说。

2017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泰来县按照“县委主导、企业带动、车间引领、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依托企业、合作社和能人带动,创建“公司+车间+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将扶贫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扶贫车间”已变身为“幸福车间”,车间总数发展到34个,吸纳就业760人,其中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120人。车间也由最初的汽车坐垫编织,拓展到柳条编织、缝纫、网络直播、食品加工等项目,车间员工人均年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群众也亲切地将“幸福车间”称为“幸福梦工厂”。

平洋镇战斗村73岁的赵玉琴老人为了“三个愿望”走进了幸福车间。这“三个愿望”就是:通过自己手工编织买一部智能手机、买一台液晶电视、再镶几颗牙齿,自食其力,不牵扯儿女。初到车间务工时,由于手艺尚不纯熟,老人月工资仅有几十元,但她没有灰心,没过多久,在车间主任的悉心指导下,赵玉琴越编越熟练,收入明显提升。她满脸堆笑地说:“手工编织每月能收入800元左右,刨去农忙时间全年也能收入近8000元,三个愿望靠自己的双手都已经实现了!”车间刚成立的时候,村里很多人不看好手工编织,可在村党支部的教育引导和党员干部耐心说服下,看到赵玉琴这个年纪的老人都能挣到钱后,那些不想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和农闲时走东家、串西家、蹲墙根、打麻将、喝小酒的人也纷纷走进幸福车间,每天大家都特别的充实、特别有干劲。

幸福车间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舞台,小小的车间也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斗奖获得者、冬残奥会火炬手乔福军,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栾翠艳等一批先进典型。“坚定不移跟党走,增收致富靠双手”,幸福车间墙上的标语正是员工们的真实写照。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幸福车间全面发展,泰来县成立了幸福车间党支部,拓展车间服务功能,在江桥镇先进村幸福车间建设“幸福红帆”党群活动室,辐射带动周边车间成立10个党小组,以“幸福红帆领航、匠心车间筑梦”为目标,提档升级全县34个幸福车间,将其建设成党建引领的红色阵地、乡村振兴的增收阵地、凝聚群众的民心阵地、百姓娱乐的文化阵地、矛盾纠纷的调解阵地,如今幸福车间党支部已有党员36名、入党积极分子20名,党员们在幸福车间里发挥着带领群众干、给群众做示范的先锋模范作用。

“小课堂”发挥“大作用”

人们常说,“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让农民“脑袋”富起来,激发“三农”工作内生动力,才能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现代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那么,如何授人以渔,泰来县委倡导创办的“幸福学堂”就是有益的探索。

泰来县,每个村都有一个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却频繁开课的幸福学堂。授课的老师有县委宣讲团的成员,有农技专家等行业里的“大腕”,有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带头人,也有驻村第一书记,听课的学生就是那地地道道的农民。

“由我们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县农业农村局等各县直相关部门,针对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和各行业部门特点,拿出县级授课条目‘清单’,乡镇党委结合实际,将乡村能人的现场解惑充实到‘清单’中,由村级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征求村民意见,根据群众需求进行‘点单’,清单中没有的课程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协调相关单位‘派单’,整个体系非常顺畅。”泰来县委组织部组织二组组长高晓畅介绍说。

这不,胜利乡余粮村的幸福学堂又在稻田边开课了,50多位水稻种植户聚在一起,拿着纸笔专心听讲。

“稻田养蟹,水质管理很重要,一般以肥水为主,适当换二、三次水。7月中旬在不影响幼蟹生长的情况下,可酌情脱水搁田,但围沟必须保水。”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徐林贵向村民介绍稻蟹种养的注意事项。余粮村党支部书记崔伟也结合自己两年多的稻蟹种养经验边讲解边为大家演示。

农户苗春林认真听讲之余,还不时拍照记录,生怕漏掉知识点:“我们村有几家已经尝到稻田养蟹的甜头了,所以我也想通过发展稻蟹种养来增加些收入,老师讲的都是最新的技术,还有注意事项,这类让钱袋子越来越‘鼓’的实用培训课,我们巴不得多看多学”。

水稻产业是泰来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胜利乡60%的农户种植的都是水稻,发展稻蟹综合种养,提高土地效益是胜利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胜利乡党委书记徐本庆介绍,幸福学堂结合农时农事、村民需求,把学堂搬到田间地头,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还可以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年来,泰来县100多名农技专家和业务骨干、189名“百姓名嘴”走进幸福学堂,不断把党的声音送入基层、送进乡村,开课200余堂,8000多名农民在培训课程中受益。

幸福是什么?也许每个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幸福也许就是秋天时丰收的粮食,是日渐鼓起的“腰包”,是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幸福是一种情感的付出,幸福更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泰来县的百姓深知,只要坚定不移跟党走,乡村一定会更美丽,生活一定会更幸福。

(文/泰来县委组织部 裴廷秀)


0
上一篇: 冰天雪地志愿红 寒冷冬日暖人心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