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定,在西安顺利完成项目中期总结工作。
据介绍,该项目是国家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创新发展、挖掘旱作区粮食增产潜力的重大项目,是由陕西省承担的首批省部联动项目,于2021年立项,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陕西粮农集团等具体承担。项目针对黄土高原干旱缺水、降水利用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等问题,主要开展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研发、模式集成和应用示范工作。
会上,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院士,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樊廷录研究员等7位专家听取了项目及课题的中期工作进展和成果汇报,并进行点评和指导。与会专家组对课题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进行讨论评议,认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完成了项目中期任务。同时,还就如何体现关键技术先进性创新性、突出适水改土特色、协同丰产优质任务、体现应用场景、降低技术成本、扩大示范推广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梳理研究思路、强化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两年间,项目牵头单位和各课题承担单位深入田间地头精心研发,积极推广示范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研发出农田土壤结构调优改良、快速增碳培肥等技术7项,创制秸秆腐解菌剂、绿色保水促生土壤改良剂等新产品10项,形成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协同提升的技术模式9套,辐射推广面积达138万亩。有望将黄土高原沟壑区、陕甘黄土丘陵区和晋东黄土丘陵区三大区域旱作农田降水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耕地质量提升1至2个等级,作物产量平均增加20%以上。其研究成果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3项,形成技术标准16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成果效益显著。
陕西粮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利民表示,本项目聚集了我国旱作农业领域一流的专家团队和科学家队伍,项目实施两年来很好的促进了粮农集团与科学家的联系和交流,密切了产学研深度结合,也加快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脚步,为集团借助外部智力资源,布局农业种植领域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陕西粮农集团将突出项目创新成果应用的和推广,建设高产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种植。同时,发挥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产业联动效应,助力旱区粮食稳产高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图/陕西粮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