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帮我换一下机油,要原装的!”“好的,你先把车停在这里,我这就来。”话音落,张庆松用升降台将车子抬高,随即拿起工具拆掉前部底盘护板,在放油口放置好机油回收桶,取下螺丝放干旧机油后随即拧紧,装好护板、降下车辆后开始加注新机油。
张庆松给送来保养的车子加注机油。摄/陆肖蓉
张庆松今年49岁,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街道,是片区内小有名气的修车师傅。
1995年,20岁的张庆松经亲戚介绍到当地汽修店当学徒工。靠着日积月累的勤奋和努力,没几年时间,张庆松便渐渐掌握了汽修知识和常见的汽修技术,还凭着好口碑积攒了一定的客源。2002年,张庆松和妻子在弥勒市老城区租下一处百余平方米的铺面,开了一间汽修店。
“车打不着火了?……好的好的,我马上到!”正午时分,正在吃午饭的张庆松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匆匆扒完饭后便拿上修理工具、搭电线和应急电源匆匆赶去。
每当有车辆送修,张庆松都会尽力把车修好,遇到解决不了的故障他会如实告知,从不耽误顾客时间。平日里,张庆松还会到其他汽修店去学习别人是怎么修的,自己回来反复琢磨。“不管车子有什么问题,能修的零配件,他家尽量不换新的,即使换新配件,价格也比市场上要实惠。”到店里修车的市民王先生说。
张庆松的汽修店一角。摄/陆肖蓉
前些年,由于服务态度好、汽车配件质优价美、汽修技术过硬,张庆松的汽修店客源比较稳定。2018年,随着汽车行业的更新换代,张庆松对汽车维修智能化、网联化有些力不从心,加之汽修行业竞争激烈,汽修店生意大不如前。为了增加一份收入,张庆松缩减汽修店的经营面积,从原本的店铺中隔出一间约30平方米的店面用于开设便利店,并获准成为弥勒市烟草专卖局零售户。
张庆松便利店位于两条道路交叉口附近,周边居民楼多,人流量较大,但由于夫妻俩初次经营便利店,缺乏经营技巧,生意迟迟不见起色。弥勒市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店铺位置、商圈类型,对货品选择、陈列摆放以及经营技巧等进行上门指导。
按照片区客户经理的建议,张庆松重新布置了便利店,商品分区更加合理,店面宽敞明亮,同时,用旅游景点展板装饰店铺、LED灯箱代替传统门头等方式提升店铺美观度。慢慢地,便利店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在夫妻俩的用心经营下,便利店的收入逐渐稳定,填补了汽修店大不如前的生意,稳住了张庆松一家人的生活。
“这两年,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汽修行业对汽修师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会继续学习新的汽修技术。”张庆松说。
张庆松正在琢磨汽车零配件的拆卸组装。摄/陆肖蓉
换胎补胎、电瓶搭电、钣金修复、漆面修复……这些看似简单的车辆维修保养操作需要修车师傅细心、有耐心,而张庆松在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29年。从排队修车到如今每天仅修几辆车,张庆松从未想过改行,不光是为了生计,更是心里对汽车维修的那份热爱。
因常年修车,张庆松双手的皮肤被油污浸透,手掌上隐约可见一层厚厚的老茧。虽然修车辛苦,但每每看到顾客满意地开车离去,他心里的成就感满满。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陆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