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启新篇,鸿运开年。新春伊始,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接连迎来好消息,由该中心阳国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一种快速测定载金炭中银含量的方法”“一种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硼的方法”先后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图为阳国运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员作仪器操作演示 摄/石云浩
据了解,载金炭是黄金冶炼工艺流程中最后一道工序所产的半成品黄金,含有金、银、铜等元素。根据冶炼工艺是否对活性炭进行解吸和再生,一般将活性炭划分为载金炭、解吸贫炭和再生贫炭等。吸附、解吸和再生效果的优劣,可以通过载金炭中金和银含量的变化来衡量。因此,无论是对炭吸附工艺指标进行考察还是在经贸活动中进行交易结算,准确测量载金炭中金和银的含量,对评价工艺效果和提高经济收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数据处理 摄/邓依婧
“一种快速测定载金炭中银含量的方法”以简便高效、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广,且适合实验室大批量生产,操作步骤相对简便,克服了传统载金炭检测技术的缺点,是一项突破性检测方法。“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该方法的主要发明人阳国运表示。
硼作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地质领域也是重要找矿指示元素,但是目前区域地球化学样品中硼的检测方法均存在成本高及检测效率低等问题。阳国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样品消解,尤其是抑制挥发损失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后,创新建立了酸溶消解质谱测定硼的方法——“一种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硼的方法”。相较于现有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出限更低、准确度及精密度更好、简便高效等优点,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区域地球化学样品配套检测方法体系。目前该方法已在数家行业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并获得自然资源行业标准方法立项。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矿样化学检测工作 摄/李红
据了解,阳国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自2021年获广西总工会命名以来,充分发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广西工匠”以及测试研究行业专家示范带动和骨干引领作用,集聚力量攻克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瓶颈和方法难题,不断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发展分析测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共获广西科技重大研发计划项目2项,广西自然资源厅立项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实施各项技术方法改进、流程优化、创新课题研究10多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创新成果论文12篇。通过成果应用和行业转化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分析测试技术骨干10余名,为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培养技术骨干15名。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有效发挥领衔人才引领作用和创新工作室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技术成果“孵化器”、人才培养“练兵场”,为培育发展地质矿产分析测试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文/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李建平、杜小品、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