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萨力巴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指挥棒”效能,以实施“三抓三促三提升”工程为载体,将“党建+”的聚合效应转化为队伍、阵地、产业巨变效应,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融合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子,让乡村治理有实感有实效。
擦亮“党建+”底色,打造基层治理“核芯片”
建立“党委驱动、支部联动、党员带动、网格互动”的“党建+”治理模式,在同频同向同力中下好“一盘棋”。一是“党建+责任”,建稳基层治理的“压舱石”。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各类村级组织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建立定期回访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测评、述职、举办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暨“担当作为好支书”评选活动等措施检验成效,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落实有力、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二是“党建+队伍”,锻造基层治理的“攻坚队”。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带头人”培育工程,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6名。依托乡人才培育中心,挖掘、储备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能人76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4家。依托“三级架构”优化网格队伍,全乡划分为
112个网格,将46名党员、5名退役军人、12名致富带头人等人才纳入网格中,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三是“党建+培训”,提升基层治理的“硬实力”。充分发挥乡党校主阵地作用,创新运用“2232”工作法,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现场教学的直观体验与实践教学的实操技能训练。紧密围绕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年内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1期,覆盖1500人次。有效提升基层治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提升“治理+”成色,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创新治理模式,坚持法治为先、自治为要、德治为基,一体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一是将资源“合起来”,筑牢法治堡垒。汇聚纪检、司法、法庭等多部门合力,构建9个“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立联动联办体系,年内成功化解214起纠纷矛盾。每季度常态化开展“干部大走访”专项行动,年内累计开展6轮走访,当场解决40余件问题症结。通过“炕头普法+地头破题”“赶集普法”“校园说法”等多元形式,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共19名,全面夯实乡村法治基石。二是把制度“建起来”,强劲自治动能。建立健全村“两委”监督体系,明确监督职责与权限,规范监督流程。从严落实“三务”公开及民主监督制度,深化“互联网+”三务公开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村务群众“看不到、看不懂、不愿看”的问题。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树立规矩意识,实现了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持续推广“敖组通”平台,年内及时处理社情民意264件,不断提升乡村自治水平。三是让新风“育起来”,激活德治效能。持续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活动,以身边榜样传递道德力量,连续六届表彰“三治融合”先进典型1699人。在各村草原书屋专设“中华传统文化”阅读区,年内举办“全民阅读”“流动书包”等读书活动6场。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年均表彰“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近百户(人),“自治区模范退役军人”王春永、“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刘波等先进典型,引领数十户群众投身设施农业和林果经济,带动就业110人,催生乡村德治新风貌。
增添“产业+”亮色,打造基层治理“新载体”
以打造多元化、特色化、持续化发展的产业,通过“+方案、+创新、+链条”丰富“产业+”内容手段,促进集体经济增收致富见真章。一是规范产业发展路径。制定《萨力巴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实施“清零”“扶弱”“推优”三项行动,解决了内生动力不足、资金短缺、市场渠道狭窄等关键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技术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引入契合本地实际新项目等措施,扶持设施农业、小米、肉牛养殖等,力促群众稳步增收致富。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建立乡内产业联盟,促进设施农业、养殖等产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设施农业年产值近2.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2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建设肉牛养殖小区4处,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安家胡同村和乌兰召村建设冷棚2处,助力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拓展乡村旅游空间,打造“三十二连山”研学基地,开发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以抓产业上下游发展,拉长、做优产业链。上游深挖资源潜力,以“三资”清理为有力抓手,全面盘活荒地、废旧厂房等闲置资源,为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同时,持续夯实矿业、设施农业、小米、肉牛等产业根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下游聚焦品牌增值,培育2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完成品牌认证,并多元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北京海淀区帮扶单位及其他几家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定向采购、联合营销等活动,成功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00万元,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文、图/赤峰市林草局 郭家鹏、刘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