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云南省蒙自:促技落地见效 为农保增护航

2025-03-28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意渐浓,红土地沃野生机盎然。时下,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的蒙自市烟区广袤的田野上掀起了春季田管、春耕备耕生产热潮。在干净整洁的育苗棚里,在绿芽点缀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烟区开展农艺农机推荐现场会。摄/马丽菊

技能赋能,田间“把脉开方”

惊蛰时节,在鸣鹫镇猛拉村烟区一堂堂“田间课”正火热进行中……“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各种营养元素,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品质。”当地烟叶工作站技术员和合作社烟技员走进田间地头,边现场指导农业生产农家肥堆捂操作,边向当地烟区群众宣传政策、讲解土壤保育技术标准,实现现场答疑解惑“无缝对接”。

“以前土壤板结,通过加强春耕深翻、粮烟轮作、种植绿肥等技术措施培训。田地土壤变疏松了,作物长势好了,病害也减了不少”。当地村民蔡金邦讲述了按培训操作带来的实效,他说,“去年按技术要求进行的‘烟+食用豆’多元化种植,亩增收近1000元。如今专家、技术员指导服务到田头,我们发展多元化种植更有底气了”。

据蔡金邦自己测算,通过技术培训后实施轮作、增施农家肥、绿肥种植等措施提升地力,每亩田地可减少近10公斤的化肥使用,可提高种植产量近5%左右,不但降低了农药、化肥投入量,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提升。

烟技员在苗棚内记录温湿度情况。摄/李姝锦

“从耕作、移栽,到施肥、绿色防控等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技人员指导和服务。”鸣鹫镇定烟农合作社负责人许明介绍说,“如今除了技术员‘田间问症’服务,乡亲们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通过‘香叶智农’小程序找到答案,遇到疑难问题时,实现实时帮助。”

近年来,蒙自烟区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服务,重点围绕烟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阵地,以“微课堂”“微视频”等互联网技术在线解答农户技术问题,有效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精准对接,确保技术指导多维度“不断线”,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新需求、新期盼。

鸣鹫镇育苗大棚内烟苗绿郁葱葱。摄/李姝锦

凝聚合力,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在粮烟经多元化产业发展中,蒙自烟区积极探索,通过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示范带动作用、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等,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诚信”的新型职业化烟农队伍,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出苗阶段要高度关注育苗棚内的温度。如果棚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育苗质量,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增温或降温措施……”眼下正值育苗管理的关键时期,在蒙自市芷村镇白石岩烤烟漂浮育苗专业化工厂内的2号大棚里,芷村烟叶工作站技术员正在为马小娟等十余名育苗专业队队员进行育苗技术培训,强调当前育苗管理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

“这几年不出去务工了,在合作社育苗工厂务工也是一样的,不但可以照顾老人,钱也不比外面挣得少。”当地村民马小娟高兴地说道,自己每年育苗季都来务工,育苗技术操作方面技术员点对点、一对一进行专门培训指导,自己也能实实在在的学到技术。

冷泉镇技术员向育苗管理人员讲解管控要领。摄/李姝锦

近日,在芷村镇白石岩烟区里合作社烟技术与当地农机站技术员正对当地村民进行全方位机耕技术指导培训,“田地通过机械耕犁具有杀菌防病、蓄水保墒的良好作用。操作过程中,耕深度要在30厘米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改善土壤结构……”

“要想农业种植好,科学技术是关键。这几年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自己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收入就增加了。”当地职业烟农黄永说,通过专家、技术员授课获得了专业技术知识,又结交更多的“老把式”“土专家”,在交流互动让自己掌握了有益生产的“土办法”“好经验”,提升多元化种植质量,增加了效益收入。

鸣鹫烟站工作人员在指导管理员做好苗棚水肥管控。摄/李硕

“烟站还建立了农户微信交流群,开展线上答疑,村民们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在群里咨询,技术人员看到后会第一时间解答问题。”来自旁村它尼白村的农户李进林也表示道。

蒙自烟区将技术课堂搬进田间地头,送“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全方位打造“农技服务链”,一批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技术员早已兵分多路奔走在田野中。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李姝锦)


0
上一篇: 法律援助惠民生 助老护老暖人心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